-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杨胜 铜陵市第一中学
一、实验器材及试剂
朗威DISLab6.0pH传感器、朗威DISLab6.0滴数传感器、朗威DISLab6.0数据采集器、磁力搅拌器、新鲜的鸡血浆、自来水、pH=7的磷酸缓冲液、50mL小烧杯、50mL量筒、注射器、0.1 mol/LNaOH溶液、0.1 mol/LHCl溶液。
二、实验原理
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虽然我们的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碱性物质,例如细胞呼吸产生碳酸等,但是体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本实验探究新鲜的鸡血浆、自来水、pH=7的磷酸缓冲液对酸碱变化的反应,以便帮助学生理解体液也是个缓冲系统,对维持机体的稳态起重要作用。
实验教学目的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 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 机制”这一实验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运用稳态与平衡观点,提出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科学思维:认同稳态这一核心概念是基于科学事实形成的,形成批判性思维。
科学探究:完成对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探究,体会技术对于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社会责任:根据食物特性,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膳食。
实验教学内容
本实验选取“酸碱体质理论”这一热点问题。该理论认为:体质的酸化是百病之源,而体质酸化是由于吃了“酸性食物”引起的。所谓的酸性食物,如:鱼、 肉、米饭、酒等人类的主副食品。在举出实例后,教师提出问题串:1、机体自身代谢以及食物在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不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2、当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内环境能否维持pH的稳定呢?3、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又是什么?
针对问题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有的学生结合已学的生物学知识,提出:机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会产生乳酸这一酸性物质。 有的学生则联系生活提出:苏打水这一食物属于碱性物质。在肯定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追问问题2,引导学生利用pH传感器、滴数传感器以及磁力搅拌器等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探究,独立解决。在综合全班学生的实验结果之后,得岀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持续向血浆中加入HCl或NaOH,血浆能够维持pH的稳定。这样从而否定了“酸碱体质理论”。
五、实验教学过程
(1)、按要求准备好各种器材和试剂。
(2)、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pH传感器和pH 电极。然后打开计算机,进入V6.0实验软件系统。系统自动识别所接入的传感器,并显示pH数值。点击“计算表格。
(3)、取25 mL自来水倒入50mL小烧杯中。
(4)、将pH复合电极放入烧杯中,不要接触烧杯,测量起始pH值,点击表格左侧的“点击记录,并记录数据。
(5)、往烧杯中滴加5滴0.1 mol/LNaOH,并打开磁力搅拌器,待读数稳定后读取pH数值,点击表格左侧 的“点击记录,并记录数据。不可用pH复合电极搅拌。
(6)、依次向烧杯中滴加5滴0.1 mol/LNaOH,测量溶 液的pH值,直至30滴。在表格中添加变量“滴数”,依次输入数值 0、5、10、15、20、25、30。
(7)、以滴数为横轴,pH值为纵轴,绘制曲线1。点击左侧“锁定”,将曲线1锁定。
(8)、取25 mL白来水倒入50 mL小烧杯中。将 0.1 mol/LNaOH换成0.1 mol/LHCl重复步骤4~8,绘制曲线2。
(9)、分别量取pH=7的磷酸缓冲液25 mL,倒入2个50mL烧杯中,分别利用0.1 mol/LNaOH和0.1 mol/LHCl,重复步骤4~8,绘制曲线3和曲线4。
、分别量取新鲜的鸡血浆25 mL,倒入2个50mL 烧杯中,分别利用0.1 mol/L NaOH和0.1 mol/LHCl,重复步骤4~8,绘制曲线5和曲线6。
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比较自来水、pH=7的磷酸缓冲液和在新鲜的鸡血浆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说明生物材料在加酸或碱后pH的变化与缓冲液相似,进而推测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细胞外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缓冲物质是什么?学生联系细胞呼吸可以生成CO2。推测出内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缓冲物质是H2CO3/HCO3-并联系化学知识:因为HCO3-,、H2CO3、CO32-这3种基团或分子在溶液中可通过电离或水解产生彼此,所以只要确定溶液中含有其中一个,即可说明溶液中含有H2CO3/HCO3-,又因H2CO3/HCO3-都可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CO2。因此学生找到实验的设计思路: 通过向材料中滴加HCl,检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信工程师中级考试传输与接入无线务实真题及答案近年合集.pdf VIP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docx
- 土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pt
- Wi-Fi技术及应用.ppt VIP
- 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docx VIP
- 2025年党支部书记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党课讲稿(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看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docx VIP
- 9.1.2 用坐标描述简单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025).pdf
- 2025年通信工程师中级传输与接入(无线)真题及答案解析 .pdf VIP
- 研究生考试政治常考知识点.pdf VIP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语音识别控制系统.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