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误区讨论.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了真正的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称之为质量环境。真正的质量控制与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和优化质量环境的过程。产品质量环境由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组成,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企业体制、日常管理、工艺方案、技术水准、员工素质、企业文化、自然条件等七个方面。单纯提高哪一方面都无法使质量综合目标得到保证。 第三十页,共五十二页。 误区之六讨论 戴明说:“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是工厂的工人引起了质量问题,实际上不是工人引起了问题。自从诸如工业这类东西产生的时候起,工厂的工人知道质量将保护他的工作。他知道用户的手里拿到低劣的产品将会使这个产品失去市场,从而使他失去工作。他知道这一点并且带着这种恐惧过着每一天的生活。然而他却不能做好工作。他不被允许这样做,因为管理部门要数字,需要更多的产品,而他们从来不介意产品的质量。”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误区之六讨论 联想到中国五十年代“大办钢铁” 的事,更不难知道建立科学的企业体制与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怎样深刻的关联着。而企业的一切管理制度的建立,无不打上体制的烙印,这种制度对质量的形成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来保障。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二页。 工艺方案优劣和技术水准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而且直接影响着质量目标中的成本目标。要让质量成本负相关,需要不断的优化这一硬环境。所以说“科技是品质的源泉”。 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比企业制度的影响更深刻更持久。当然员工素质包括了思想素质与技术素质,综合提高素质对保证质量标准、降低质量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二页。 误区之六讨论 哈佛大学的专家说:“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美国的研究表明: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10%会使生产力提高8.6%。而工厂的设备价值增加10%,只能使效率提高3.4%。 这种效率提高当然是把质量作为重要内涵来确定的。员工素质的提高为建立更加优秀的先进的、适宜的质量软环境提供了根本保证。由此可见“管理就是创造环境”的定义,用于质量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就是创造质量环境”。这就是任何一个成功企业必须有一个优秀企业文化环境的原因。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二页。 7、TQM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关系在运用上的误区 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了一种质量管理怪现象:流行一时的TQM全面质量管理一夜之间似乎被ISO9000系列标准化管理这风吹得无影无踪了,“贯标”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而TQM好像是过时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正在被许多人遗忘。 殊不知这正是在引用先进管理方法上的一种误区。两种方法非但不矛盾,而且是具有很强互补性的。各个优秀企业正是因为两种方法平行运用,才取得了今天良好的质量业绩。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二页。 与其说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全方位的质量综合管理的方法(全面、全员、全过程),不如说它更是一种理念。如果能够深刻地理解这种理念并彻底地去执行,则对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环境是有巨大作用的。而ISO9000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过程控制管理正好使“全面质量管理”中“全过程管理”有了标准化的依据,体现了TQM在人、机构、资金、物资(能源)、设备(设施)、时间、信息和方法共八个要素的质量中存在的客观规律。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二页。 误区之七讨论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文中所说“良好的管理技巧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例如,质量控制在这里被当作一时的狂热,但是几十年来它一直是日本企业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他们嘲笑我们的原因”。由此就不难看出,认为“通过了ISO9000标准认证的企业制造出来的产品一定是优质产品”,是质量管理认识上的极大误区。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二页。 关于质量观念和管理的误区讨论 第一页,共五十二页。 主题词: 排除质量管理误区的过程 就是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过程。 第二页,共五十二页。 由于全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新经济革命(New Economy Revolution)浪潮风起云涌。在这场激烈而又严酷的竞争中,人们逐渐明白:企业的竞争就是市场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质量竞争的最高形式就是品牌的竞争。 第三页,共五十二页。 于是,以质量创品牌,运用“质量效益型”的战略便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大特色。质量成为企业决胜于市场的法宝。质量优势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而许多优秀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界得到广泛的运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质量战略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方法上都受到了普遍重视。 第四页,共五十二页。 然而,质量和质量战略状况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