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高层构造设计读书笔记
《多高层建筑构造体系》
《多高层建筑构造体系》
建筑方案确实定→构造方案确实定→构造内力分析→构造及构件的的验算→构造设计图纸的绘制→设计文件的编制〔构造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多高层钢构造体系
〔1〕框架构造体系 〔2〕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 〔3〕筒体构造体系 〔4〕巨型构造体系这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改进,不断尝试,不断实践的结果。
框架构造体系
优点:建筑设计自由度高,平面布置敏捷,构造计算模型简洁,传力清楚,构造自重轻,刚度均匀,构造延性好,自振周期长,对地震作用不敏感。
缺点:构造整体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构造变形较大,构造整体侧移曲线主要呈剪切型, 最大层间侧移常位于底层,而且 P—△效应不行无视。
总结:框架构造体系适用于中、低层民用钢构造房屋,此时其经济性较好,而且施工便利。但是,当框架构造到达肯定高度之后,由于P—△效应显著,梁柱的截面尺寸就完全 由构造的刚度而不是强度来掌握,明显这种状况下材料性能难以完全发挥,经济性大 大降低,因此,框架构造的适用高度有限,一般用于30 层以下。
双重抗侧力体系
包括:〔1〕钢框架—支撑体系 〔2〕钢框架—剪力墙体系 〔3〕钢框架—筒体体系
优点:双重抗侧力构造协同工作,分工明确,有较好的整体性。在框架构造体系的根底上, 抗侧移刚度提高,变形减小,经济适用高度增大,而且形成了两道抗震设防。
缺点:主要抗侧力构造与次要抗侧力构造刚度相差较大,协调变形掌握难度高,主要抗侧力构造布置位置受限制,比方支撑布置简洁与建筑立面及门窗布置发生冲突,计算模型相对较简单。
总结:双重抗侧力体系主要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公共建筑中,并依据其主要抗侧力构造抗侧力 力量的大小而应用于不同的高度范围,其中钢框架—筒体体系所能到达的高度最高, 应用范围最广。然而,随着高层建筑的进展,人们对建筑高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仅仅 靠双重抗侧力体系所供给的建筑整体刚度还是不够,并且其经济性随高度的增加已经 不再显著。
筒体构造体系
包括:〔1〕框架筒体体系 〔2〕框筒束体系 〔3〕筒中筒体系
优点:承受立体空间构件,具有很大的空间整体作用,能较大的发挥构件的轴力,形成较大的抗侧刚度,并且能产生较大的使用空间。
缺点:当框筒较大时,简洁产生“剪力滞后”效应,从而使构造受力不均匀,角柱比中柱受力大,使构造的“空间效能”降低。另外,筒体构造体系的构造受力分析较为简单, 必需借助计算机技术。
总结:筒体构造体系主要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常常利用“深梁密柱”型框架和“抗剪桁架” 围成筒状封闭构造,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空间构架来整体受力。为了避开“剪力滞后” 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尽量承受束筒或者筒中筒构造,而较少承受单独的框筒构造。除此之外,还会承受构造加强层的巨大刚性作用来协调各柱之间的变形,减小“剪力 滞后”效应,提高体系的“空间效能”。
巨型构造体系
优点:巨型梁和巨型柱组成的“主构造”与常规构造构件组成的“次构造”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具有巨大抗侧力刚度和整体工作性能的巨型构造,体系敏捷,传力清楚,具有更
大的稳定性。
缺点:由于巨型构造的工程阅历仍旧较少,对于巨型构造体系中“主构造”与“次构造”的相互影响作用仍旧不是格外明确,尤其是在两者共同作用时的动力特性还有待深入研 究。其次巨型构造体系的施工难度较大,技术要求也较高。
总结:巨型构造体系适用于超高层建筑以及有特别建筑功能要求的大型公共建筑。因其具有 良好的建筑适应性,及潜在的高效构造性能。所以可以满足将来人们更多的建筑外形、空间、功能要求,所以具有宽阔的进展前景。
《构造选型——构件选型》
《构造选型——构件选型》
构造体系选用的考虑因素:
房屋荷载,高层建筑中尤其要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建筑高度和建筑高宽比值;
建筑功能要求;
构造的经济性要求;
总之,构造类型的选择需要同时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所以说构造选型也是一个从总体、从宏 角度不断优化设计的过程,是构造设计的初步阶段,但是,却是一个格外关键的过程。
多高层钢构造设计构造布置的总体原则:
构造应尽量简洁、规章、对称、变化均匀。
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作用力传递路径;
抗震构造应具有多到抗震防线;
具有必要的刚度、承载力、良好的变形力量和耗能力量;
避开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集中;
宜承受轻质高强材料;
框筒、墙筒、支撑筒等抗侧刚度较大的芯筒,在平面布置上应居中或对称布置;
具有较大抗震承载力的混凝土墙板,应尽可能布置在平面周边,以提高构造抗倾覆力量和抗扭转力量;
抗侧力构件布置应是各层抗侧力刚度中心与水平力中心重合;
一般状况下,多高层建筑构造不宜设变形缝〔包括防震缝、温度缝、沉降缝〕,且沉降缝一般通过承受后浇带而不设。
多高层钢构造构件选型:
多高层建筑钢构造的主要构件种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阿法拉伐分油机中文说明Instruction book1.pdf VIP
- 《Java程序设计》教案(思政版).docx VIP
-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共18张PPT).pptx VIP
- AWS B4.0-2016 焊缝机械测试的标准方法(中文版).pdf
-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文).docx VIP
- 国开电大学习网网络安全技术形考任务答案.pdf VIP
- 成长赛道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1500字.pptx VIP
-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记录.docx VIP
- GB50641-2010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安装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查房2讲课文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