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幽州台歌》知识点梳理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一、诵读理解
1、字音 怆(chuàng) 涕(tì)
2、朗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3、字词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在中国历史上,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之举,莫过于燕昭赵王高筑黄金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颂扬这千古佳话:“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燕昭王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如今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收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这样国内外的贤才就会不远千里向我国聚集了。”
于是,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燕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⑵前:过去。
⑶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⑷后:后来
⑸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⑹念:想到。
⑺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⑻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⑼涕:眼泪。
4、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二、文学常识
1、体裁: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叫古风、古诗。
2、题材:登高诗、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3、作者: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后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他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篚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
三、主要内容
1、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2、第三句登楼眺望,天地悠悠:写空间的辽阔无限;
3、第四句写诗人主观所感,怆然涕下:个人孤单渺小,孤单悲苦 的心绪。
四、思想感情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3、哲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或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4、中心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五、艺术手法
1、用典:前不见古人
引用了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
2、衬托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备战 中考语文写作三轮热点话题冲刺讲解.docx
- 第1课《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docx
-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1课《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1课《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docx
-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八次周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