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征求意见稿.pdfVIP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征求意见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 C** 团体标准 T/CACMBZ-CACM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osteoporosis high-risk population (文件类型:征求意见稿) (完成时间:2022 年05 月) 2024-12-01 发布 2025-05-01 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 1 范围 1.1 本文件界定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定义,明确了骨质疏松症的 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干预、随 访和监测。 1.2 本文件适用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诊断和防治。 1.3 本文件适合老年科医师、骨伤科医师、内分泌科医师、风湿科医师、从事骨质疏松 诊疗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政策制定者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一种以骨量减少,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又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以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危险增 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 3.2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Osteoporosis high-risk population)具有导致骨质疏松症 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者。 4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 2018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 [1] 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 。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 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 [2] 突出 。 5 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 中医无骨质疏松症病名,在中医文献中可找到相对应的是“骨痿”、“骨枯”、“骨痹”、 [3] 等 。其中与骨质疏松症的症候群较为相近的描述是“骨痿”。 骨质疏松症与肾、脾、肝关系较为密切,骨质疏松症症状主要是乏力、骨痛、驼背、骨 折。中医按照证候辨证总的来说是本虚(肾肝脾虚)标实(气滞血瘀),主要与肾、脾、肝、 气血相关。肾主骨,先后天之精均藏于肾,骨赖气血以滋养,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易导致肾 虚,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脾主运化,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和加重肾虚;肝藏血, 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易灼伤肝阴而致肝阴不足,肝阴血亏虚;肾、肝和脾虚,则气血生化 乏源,骨失所养,脆性增加,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增大,气血运行受阻,甚至骨折, 导致气滞血瘀。 6 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4] 6.1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雄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生长激素缺乏,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过多或缺乏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6.2 营养因素:钙、维生素D、蛋白质、维生素K缺乏,磷的摄入过多或过少,维生素A过 剩均可引起骨质疏松症。 6.3 生活与运动习惯:长期过量饮酒、喝咖啡、碳酸饮料和浓茶,吸烟,高盐高糖饮食, 熬夜,体力活动及户外运动少,日晒少均可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6.4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白种人,其次黄种人,黑种人较少,骨量相当大部分受 遗传因素的影响。钙磷代谢调节激素及其受体基因、性激素及其受体基因、细胞因子及其受 体基因、I型胶原蛋白基因等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有母系骨折家族史、出生低体重的人 群也易患骨质疏松症。 6.5 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癫痫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芳香化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促性腺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