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条目解答(必修二专题一).docx

高中历史教学:条目解答(必修二专题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从铁、犁、牛三个维度理解)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显著特点) A.出现的时间、推广的差异性——司马迁的话 B.汉唐两代的具体表现(程度的变化:开始、普及等) C.曲辕犁的作用(从结构理解优点和作用) D.注意工具的材质和用途,关联P4、P5的图(翻土、除草、播种、收割、灌溉) E.耕作技术进步的影响 层次1:P5+P4课前提示第一句的后半句 层次2:理解“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关联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的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井渠、王景治黄) A.朝代(战国、西汉或东汉)、地区(陕西关中、新疆吐鲁番与哈密),地图标出 B.有关农业的书籍:战国的《吕氏春秋》、汉代的《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史记》中《河渠书》、《汉书》中的《沟洫志》 C.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秦统一的原因 ③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土地制度的影响(政治(正文+课前提示)、经济、思想) D.土地制度的表现及其意义(古代中国、孙中山的民生主义、30年代土改、1947土改、新中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四次变化) 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层次1:课前提示P4(经营方式的角度) 层次2:关注导语(农业的地位、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按朝代梳理) 层次1:论丛史出 A.佐证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 B.佐证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C.佐证商周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3点) D.佐证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3点) 层次2:从经营形态理解唐朝纺织业的发展 A.官营 B.私营 C.梳理定州史实 层次3:从纺织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理解宋元明纺织业的发展 A.宋朝: 关联:民国时期纺织中心的转移 B.元朝(2点) C.明代:P13两幅图,两个结论。 关联:两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D.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和美国在纺织业中的重大发明 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A.青铜时代:商周青铜器的成就和用途 B.汉代冶铁业发展的3个原因(政策、冶铁燃料和鼓风形式、铁犁牛耕的普及) 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A.唐代:唐三彩+南青北白+釉下彩绘(诗句+名窑的地点) B.宋代:5大名窑(地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源于唐末) C.整理书籍《天工开物》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①“市”在历代的发展 A.罗列战国到清代市的发展表现(从空间、时间、政府对市的管理三个维度梳理) B.关注草市出现(时间+地点+自然形成)+唐代草市发展的表现 C.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和新航路时期“商业革命”的对比 D.关注描述市和商业都会的各种诗句 E.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农业、手工业、商业)+山西票号(原因+价值) 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古代中国商业是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艰难发展的,一方面中国的商业起源很早,也呈现出繁荣景象,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但是,另一方面,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始终处于封建政权的抑制之下。城市的政治属性和官府贸易的政治目的都大于商业经济本身。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A.概念 B.原因 逻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然经济对政策的要求 2、政治文化:实践证明(先代圣王得到民众拥护的原因是重农);民众支持的原因(获得地利),获得民众支持对民众的影响(质朴、守法、安土重迁)——影响(安全、稳定、地位巩固)——这是历朝以重农抑商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3、抑商的原因——影响中央集权、加快土地兼并、社会不稳定 B. 重农的3点表现+汉唐抑商的3点表现 C.古代商人的地位 D. 双重影响(导语+课前提示+正文+专题小结)+商人对子女教育的影响(皖南古村落——贾而好儒)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A.体制(朝贡贸易)及其内涵(禁止(对内)和限制(对外)) B.发展过程:明朝+清朝(四个皇帝的表现,课文政策句子) C.实质(性质): D.评价:导语+课前提示+正文+专题小结 黄遵宪作何评价,为何如此评价——3个目的(原因:唯物史观);放在整个中国史(长时段理解)来看待海禁政策;以全球史观的角度来审视海禁政策 逻辑:海禁——是指限制对外贸易——影响经济活力与经济发展(扼杀对外贸易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影响新的经济因素、生产方式的产生——阻碍中国进步——19世纪的中国以极端封闭与落后的面貌融入近代化的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