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12课 辽夏金元的文化
一 选择题
1.北宋张载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意思是说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B.虚心求知、择善而从
C.学贵有用、经世致用
D.以德育人、博学精思
2.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
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
3.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就宇宙万物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 )
A.道理
B.天理
C.童心
D.良知
4.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 )
A.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
B.使先秦儒学发展为人性修养的学说
C.以先秦儒学来对抗佛道学说的冲击
D.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发展先秦儒学
5.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战乱的频繁发生
6.程朱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程朱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7.“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 )
A.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B.通过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
C.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D.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
8.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9.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10.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11.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12.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13.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14.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元代许多知识分子被迫流落民间与艺人为伍,他们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是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这表明元杂剧( )
A.舞台语言通俗易懂
B.是阶级矛盾激化产物
C.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
D.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
15.后人评价“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其杰出贡献者是( )
A.沈括
B.毕昇
C.郭守敬
D.王祯
16.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顾恺之——画圣
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
D.郭守敬——《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默写.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纲与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5】(11258494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2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_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18】.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提纲及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2课:辽夏金元的文字是“死”的吗?.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地图填空.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重点知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