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总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总 =sectionpages 3 3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单选题
1.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图示信息,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而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是平等的,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C项正确;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但并没有达到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的高度,故排除A项;此项中的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故排除D项。故选C。
2.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这说明他( )。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B.吸取了佛教禅宗的“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的思想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答案】B
【解析】
材料“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体现的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要是吸取了佛教禅宗的“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的思想,B正确,D排除;心学认为理仍然是封建纲常伦理,仍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C排除。故选B。
3.梁启超说:“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最深。”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
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B.经世致用的学风
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 D.唯物主义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黄宗羲的著作,结合所学他批判君主专制,故本题答案选A项; B对应顾炎武;C对应李贽;D对应王夫之。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
【名师点睛】注意明清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异同。李贽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强调人的正当欲望,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推动了以后的反专制斗争;顾炎武崇实致用的学风,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4.某校一位历史老师设计了一道连线题(如图)。据此可知,该老师意在向学生强调
A.明末清初的学术氛围相对自由和宽松
B.明末清初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起
C.黄宗羲思想代表个时代共有的特性
D.明末清初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
【答案】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王夫之、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在政治上都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都主张提倡工商皆本,思想上都主张经世致用,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D正确;明清时期思想专制空前强化,A排除;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在近代产生的,B排除;C错在共性,排除。故选D。
5.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粮食输入地。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农耕经济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日趋细致 D.工商业发展推动种植结构变化
【答案】D
【解析】
明朝时期,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长江三角洲从主要的粮产区逐渐成为粮食输入地,主要反映了工商业发展推动种植结构变化,D项正确;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并没有冲击传统农耕经济,A项错误;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日趋细致,C项错误。
6.京剧艺术源远流长,伴随着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萌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推动下快速成熟并走向鼎盛,在新中国获得新生。京剧的产生
A.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B.源于元杂剧的直接发展
C.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D.丰富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答案】D
【解析】
京剧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的戏曲文化,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从而丰富了市民阶层文化的需求,故选D;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排除A;京剧形成于清代,不是直接源于元杂剧的发展,排除B;京剧的产生并没有动摇儒家的主流地位,因此没有改变传统文化的主流,排除C。
7.明朝后期,冯梦龙的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由书坊刊印后,因迎合大众口味,非常畅销。书贾获得厚利后,就邀请凌濛初编写新话本,凌氏编写了《初刻拍案惊奇》后,书贾又获厚暴利,就再编《二刻拍案惊奇》。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对社会思想的管控松弛 B.商品经济刺激了明代文学的发展
C.文学创作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默写.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纲与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5】(11258494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2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_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18】.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提纲及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地图填空.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重点知识.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9课 辛亥革命.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9课 辛亥革命(陆云梅).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