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本质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编排,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确定教学主题和设计如下:通过对冷战的根源和关键性事件的解读,理解冷战的基本特征及其内涵,并进一步总结出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基于历史,映照现实,从美苏冷战的缘起与结果进行反思: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矛盾和分歧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走向分裂和对抗却不是理智的选择。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也有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但对冷战的根源、基本特征、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等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解,进而导致对冷战的理性认识尚处于表层阶段。鉴于此,本课的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提供各种史料并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力求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通过史料研读,合作交流,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战后思潮等方面分析冷战的发生,从而使学生对冷战局面的出现形成理性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的能力。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认识冷战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总结分析冷战的基本特征,加深对冷战的历史理解。
基于以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对冷战的历史与现实形成理性认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冷战的基本特征。
2.难点:冷战发生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理性看待历史与现实。
四、教学活动过程
让历史照进现实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材料: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公元前5世纪雅典与斯巴达的冲突为例提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这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并被后人称为国际关系的“铁律”。……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虽未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但却陷入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也可以看作是特殊形式的“修昔底德陷阱”。
——沈志华《冷战启示录》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目前,中美关系处于两国关系正常化四十几年以来的关键发展阶段。目前的中国是否会像当年的苏联一样再次掉入“修昔底德陷阱”?当年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是如何发生与发展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回到那段缓和与对抗交织的历史。
【设计意图】:以历史现象“修昔底德陷阱”导入,既契合本课教学内容又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巧设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导入学习任务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原因
材料1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
材料2 1946年2月斯大林认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美)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3 (二战)占世界人口80%的17亿人饱受战争折磨……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死亡者达5500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原子弹确实存在,它的杀伤力无比强大,这两个事实让关于原子弹的一切都蒙上了阴影。之前,我们主要的军事目的是赢得战争,以后必然是防止战争。
——劳伦斯·弗里德曼《战略:一部历史》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冷战的原因。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
①材料1、2: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严重冲突、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②材料3:世界人民在战后产生了和平思潮、反战思想。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
冷战的表现
教师活动:播放丘吉尔“铁幕演说”视频片段。
学生活动:注意中文字幕,同时思考,丘吉尔“铁幕演说”针对的国家,国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默写.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纲与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5】(11258494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2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_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18】.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提纲及练习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