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5 课
昆虫
1
第一单元 生物资源第五课
一、本课概述
本课依据由个别到一般的规律挨次设计了两个活动。活 动 1“观看昆虫的形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等活动,建构昆虫的概念。活动 2“调查当地常见的昆虫”意在引领学生通过调查等活动,生疏更多的昆虫及其特征,进而了解昆 虫与人类的关系。应用与拓展“观看面包虫如何长大的”,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试验等活动,生疏面包虫的生长变化过 程。通过本课学习,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观看记录、分析现 象、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力量;激发学生争论昆 虫的学习兴趣,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调查和觉察昆虫特征的 学习习惯;树立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生疏昆虫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背景
昆虫的主要特征〔: 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 3 个体段;〔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 和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中心, 具有 3 对足,一般还有 2 对翅;〔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局部内脏;〔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 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转变称为变态。因此,昆虫的根本特
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2 对翅膀 3 对足;1 对
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 旺家族。
在生活和学习中,由于学生已经生疏了多种动物积存了 一些与昆虫特征有关的感性学问,如颜色、体型、食性、运 动方式等,这为学生生疏昆虫的共同特征奠定了学问根底。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学问
能说出 3—5 种当地常见的昆虫名称。
能说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二〕科学探究
能依据常见的昆虫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能制订观看、调查昆虫的打算。
能通过观看和调查的方式搜集有关昆虫的科学事实。
能用资料卡的形式呈现调查的结果。
能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昆虫共同特征的结论。
〔三〕科学态度
情愿与同学合作完成对多种昆虫的观看。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出昆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预备
〔一〕教师预备
蝗虫、金龟子、蜻蜓、黄蜂的标本或图片,面包虫, 广口瓶,麦麸。
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视频。
〔二〕学生预备
课前搜集当地的昆虫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五、教材说明
教材内容分为三局部。
〔一〕情境与问题
教材利用图文呈现的是学生利用放大镜观看昆虫的情境。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生疏的昆虫及特点,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出探究性问题:“你生疏哪些昆虫?它 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二〕探究与觉察
该局部安排了“观看昆虫的形态”“调查当地常见的昆 虫”两个活动。
活动 1:观看昆虫的形态
教材以观看为主线,设计了两个内容:
观看目的和内容。
教材利用活动题目交代了观看目的,并利用文字和图片 呈现了具体的观看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某种感官或工 具观看典型的特点,并且把观看到的结果准时地记录在《科
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观看结论。
教材先呈现了 3 个“思考”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局部,具有 3 对足,2 对,1 对触角对几种昆虫进展分析、比较,找出一样点〔身体分为昆虫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极其灵敏。一只雄性蚕蛾〔羽毛状大触角〕隔着几方千米远都能闻到雌蛾的气味的三局部, 3 对足,2 对翅,1 对触角〕和不同点〔食性、生活环境等不同〕;然后用文字呈现了昆虫的共同特征,并通过资料介绍了昆虫触角的作用,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昆虫特别器官的兴趣,表达教材的延长性。
活动 2:调查当地常见的昆虫
活动以调查为主线,设计了三个内容:
调查目的。
教材通过活动题目交代了调查的目的的。
调查方法。
教材引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承受捕获昆虫或查阅资料 的方法,来调查当地的昆虫。
整理资料。
教材利用图文形式,指导学生利用资料卡的形式来整理 资料。资料卡的内容包括图片、名称、根本特征和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等。
在教学中,可安排学生以课前查阅资料,课上整理资料
的方式开展此活动。
〔三〕应用与拓展
教材利用文字、图片和“提示”,交代了活动的任务、 方式和方法。通过观看面包虫的生长变化过程,一方面,可 以加深学生对昆虫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培育学生坚持 长期观看的科学学习习惯,也为后面进一步生疏动物的生长 周期做铺垫。
六、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我们身边的昆虫是格外多的,它们形态各异,但 彼此又有很多共同之处。看,这些昆虫你都生疏吗?〔出示 蟋蟀、蝗虫、蜻蜓、青刺蛾等图片。〕
提问:你生疏哪些昆虫?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二〕探究觉察,形成知
观看昆虫的形态。
提出问题:蝗虫、金龟子、蜻蜓和黄蜂的外部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Z-T 0017-2023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docx VIP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docx VIP
- [病人入院护理评估表1.doc VIP
- 具有抗菌性能的中熵合金、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VIP
- 探析互联网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VIP
- 科技英语的特征.pptx VIP
- 湖南省2026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银川乐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动因及对策研究----以蛋糕为例 经管类毕业论文.docx VIP
- 2023年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套资料.docx VIP
- 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研究报告(2024)精华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