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中国古代人口迁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作业课件.pdfVIP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中国古代人口迁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作业课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考主题4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与经济 重心的南移 热考主题 1. [2023江苏苏州调研]南朝时,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倍以上,而赣江、湘江流域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 别不大;成群的野生动物更是主要出现在湘赣流域,而扬州地区相对较少。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开发 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南方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D.北方经济超越南方 答案 1.C 南朝时期,长江下游扬州地区人口增长明显,但是中游地区人口增长数量并不多,这说明这一时期南方各地区 发展不平衡,C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北方和南方经济进行 对比,排除D项。 热考主题 2. [2023湖南常德考试]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 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间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答案 2.C 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而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与水稻的成熟时间相适应。根据所学 可知,粟主要种植在北方,水稻主要种植在南方,这一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区域经济地位变动有关,故选C项;题干 反映的是赋税征收时间的变化,而不是征收标准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无关,排除B项;精耕 细作农业的发展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关,而与种植区域与种类无直接联系,不影响财政年度的计算时间,排除 D项。 热考主题 3. [2022 山东泰安模拟]明代为加强对漕运的管理,于1401年设立漕运总兵,管理漕运事务;1451年设立漕运总督,直 属中央,管理大运河航运。弘治八年(1495年),为防止黄河水北窜妨碍漕运,明朝政府不惜“逆河之性”,强行阻断黄陵 岗支渠,使黄河南流入淮,“以一淮受全河之水” 。这反映了当时 A.水患治理成效不大 B.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 C.南方经济繁荣发展 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 3.C 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漕运畅通,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B项;材料中明 代加强对漕运的治理是为了将南方的财富北运,而不是调节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排除D项。 热考主题 4. [2023黑龙江龙西北八校联考](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年)丁数约1 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已恢复到2 460万。 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超过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大关。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全 国人口已达到4.1亿。……“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相当于固定和取消人头税,既刺激了人口增加,又极大减少了隐 匿人口不报的情况。与此同时,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更为强化,对定居乃至流动人口的清查更加严格,技术手段 不断完善。版图扩张和改土归流也增加了不少新注籍的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 清政府重农政策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使客 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 ——摘编自张进真主编 《清代的经济与社会》 材料二 长城是农牧业的分界线,康熙中后期,随着内地土地日益紧张,塞外遂成为北方各省百姓的重要去处。热 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55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到88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 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的管理,清廷在汉 民聚居地建立厅、县等行政机构。和以往游牧风气影响中原不同,清代,农耕文化处于积极进取地位。随着“内地 热考主题 民人渐集,汉文风气一开”,是时,蒙人“起用汉名”“学习汉字文艺”已蔚然成风。“蒙古游牧为生,初多肉食,近以汉民北 耕,亦甘食五谷” 。蒙古与内地逐渐出现了意义深远的一体化趋势。 ——摘编自刘凤云等 《论清代中国北部的农耕文化及游牧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北方边疆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10分) 答案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