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的安全性研究.docxVIP

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的安全性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的安全性研究 目前,aed-tob肿瘤(bs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体部实质器官肿瘤的治疗。我国自主创新的体部伽马刀在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方面获得了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的疗效, 但尚未见关于安全性的专题报道。而肺脏是人体小循环的主要场所, 肿瘤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必然流经肺脏 1 材料和方法 1.1 转移瘤数量、形态及出现情况 (1)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肺转移瘤患者52例病历资料,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14例;年龄29~82岁, 中位年龄56岁;转移瘤数量:6例单个, 16例≤3个, 22例3个n≤5个, 6例5个n≤10个, 2例≥11个;直径:208个3 cm, 9个3 cm≤n≤5 cm;原发肿瘤类型分别为:肾癌10例, 结直肠癌7例, 乳腺癌5例, 食道癌3例, 子宫平滑肌肉瘤和血管外皮肉瘤各2例, 肝癌、喉癌、膀胱癌、滑膜肉瘤、腹股沟纤维肉瘤各1例。 (2) 治疗设备:体部伽马刀由放射源体、准直体和治疗床组成 (深圳奥沃公司) 。 1.2 靶体积目标总量 (1) 定位方法:采用伽马刀治疗床结合真空负压袋塑形固定后在自由呼吸状态下 (平静呼吸, 不采取呼吸限制措施) 进行慢CT扫描定位 (每5 s扫描1层) , 扫描范围:全肺, 层间距为5 mm, 将图像传到计划系统 (2) 靶区勾画:肺转移瘤本身为靶区范围, 不考虑预防照射区域, 但要充分考虑临床靶体积 (clinica target volume, CTV) 和计划靶体积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可见靶体积目标总量 (gross target volume, GTV) :胸部CT肺窗上可见肿瘤的范围, 通常在肺窗下进行勾画。CTV:在GTV外扩3~5 mm处。PTV:在CTV外扩8~10 mm处, 上肺8 mm左右, 下肺10 mm左右 (3) 治疗计划:治疗计划采用单靶点或多靶点布野, 以50%等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计划要求处方剂量线覆盖100%PTV的体积, 70%剂量线覆盖100%的GTV (4) 剂量分割模式:病灶数量≤4个, 50%剂量线处5 Gy/次, 10次。病灶数量4个, 50%剂量线处3~5 Gy, 10~17次 1.3 评估方法 急性不良反应和晚期不良反应:指伽马刀治疗后3个月以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复发及脑转移 全组死亡24例 (见表1) , 9例死于呼吸衰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肾衰、心衰、肺内病灶复发及脑转移各2例;2例死于大出血, 其中1例为宫颈癌肺多发转移瘤患者, 伽马刀治疗后6个月出现气胸并发咯血, 经止血治疗后好转, 回当地继续保守治疗3个月后因大咯血死亡, 另外1例为恶性黑色素瘤肺多发转移瘤患者, 伽马刀治疗后21个月出现右下腹壁转移, 侵透腹壁全层并破溃, 大出血死亡 2.2 放射性肺炎疫情发生情况 生存质量以患者主诉为主要评价方式, 有7例患者诉伽马刀治疗后出现了咳嗽、胸闷及气短症状, 活动后加重, 其中1例伴有放射性肺炎症状者卡氏评分下降10分, 其余病例均无明显下降。47例 (90.4%) 患者认为伽马刀治疗的损伤是轻微的。 2.3 治疗后工艺大鼠的预后 在全组病例中的2例患者有4个病灶出现局部复发, 均为经过伽马刀治疗后病灶先缩小, 3~6个月后病灶再次增大。其中1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左肺下叶心缘旁出现转移瘤, 病灶大小约为3 cm×4 cm, 处方剂量为50%等剂量曲线处D 2.4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伽马刀治疗所观察到的急性放射损伤反应见表2。 表2显示, 患者急性放射性反应上消化道I级21例, II级1例 (采用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 ;肺I级12例, II级3例 (应用阿桔片或可待因片治疗) , III级1例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治疗) ;白细胞下降I级12例 (应用利血生片和鲨肝醇片治疗) , II级6例 (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 ;血小板下降I级7例, III级1例 (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注射液治疗) ;中性粒细胞下降I级13例, II级7例;血红蛋白下降I级6例。所有治疗患者无因辐射反应而中断治疗的, 且无脊髓、大血管或食管的不良反应出现。 (2) 伽马刀治疗所观察到的晚期放射损伤见表3。 晚期放射损伤:皮肤I级2例;皮下组织I级1例, II级1例 (无症状但皮下组织纤维化, 未治疗) ;肺I级36例 (16例无症状, 20例偶有轻微咳嗽, CT显示病灶局部均呈现轻微枯枝样改变, 未治疗) ;II级7例 (3例为肺炎, 经抗炎、化痰、止咳、抗纤维化等治疗, 4例为照射区域片状改变, 咳嗽、喘息症状较轻微, 经化痰、止咳治疗) ;III级2例 (严重肺纤维化伴肺炎, 行抗炎、抗纤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