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叠山置石无石川东坡面观
由于石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石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古代学者们对石头产生了各种想象。因而中国文化中, 人们司空见惯的石头, 具有独特的形态、性格和审美价值。王朝闻先生就曾指出:“华山的剑石同‘劈山救母’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虎丘的剑石和古代吴、越之战联系在一起。不论如何, 人们既不像地质学家那样把石头当作石头来认识, 也不是简单地观赏石头的形式美
中国园林以“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写意山水园”形式著称于世, 其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得之叠山置石的艺术创作, 叠山置石也因此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谓无石不成园。但是中国“山水园”中的叠山和造景, 并不是名山大川的具体模仿, 而是集中了天下名山胜景, 加以高度的概括和提炼, 力求达到“一峰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 (文震亨《长物志》) 的境界。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富于林壑气象的山体以及表现出自然水体的丰富景观效果和士大夫的江湖之志, 以山石、水体写意就成了中国园林的普遍做法。白居易曾以庭山象征终南, 李德裕则在平泉庄疏凿泉石以象征巫峡。所以说, 中国园林对于山水, 大多重在它们的象征意义, 其次才是它们形式的美
现代园林中, 叠石、置石等以石为主或为辅的石景观依然是主要的造景手法之一。2013常州花博会园区的景观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石元素, 几乎包含了园林石景的所有形式, 是石景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较好例证, 从中也可以看出现代环境下, 传统的假山叠石艺术发生了的相应变化。花博会开园前夕, 笔者有幸参观了花博会, 应约草成此文。
1 花园景观变化的因素
1.1 需求的石景营造
传统石材由于经过历年的开采, 资源已日渐稀少;而开采天然石材造园不仅破坏现有的自然景观, 人工机械作业也会对山体造成破坏, 大规模的开采势必使自然生态环境失衡。因此, 传统石景的用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形式来营造石景。在这种背景下, 塑石应运而生。塑石 (假山) , 是用雕塑艺术的手法, 以自然山岩为蓝本, 在传统假山艺术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人工塑造的假山或石块
1.2 石景的视觉意境
现代园林的服务对象由传统园林的帝王、文人、官僚等少数人转为社会大众, 传统石景蕴涵的意境已经渐渐被人淡忘。石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言只是表现自然的重要元素, 进而将其关注点集中在石景的视觉美感上。而由于受到西方现代景观的影响, 大众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 对石的欣赏也不再一味推崇丑、瘦、皱、透的湖石而是倾向于易和现代环境协调、造型较为简单的石头, 如在古典园林中难觅踪影的大块卵石, 在花博会园区却几乎随处可见 (图2) 。
1.3 创造力与真实野趣
比起中国的假山, 日本的更少斧凿痕迹, 更富有想象力, 更多真实的野趣。中国的假山多模仿一丘一壑, 而日本的概括着更加阔大的自然景观, 与汉、唐的中国园林或者近似
2 石材和其他景观元素
在园林其他要素的格局处理上, 现代园林中同样注重石元素与水体、植物、建筑、园路的组合效果, 形成互相衬托、互为呼应的关系。
2.1 《汉》《隋书》
中国的画论中, 有很多关于山水相依的论述, 如“山本静, 水流则动;石本顽, 水流则灵” (笪重光《画筌》) 。水与石, 一动一静, 一阴一阳。园林中水石结合的设置原则, 在阴阳互动之中透视出宇宙的动力构成及其内在节奏
此外, 在我国文化中, “水石”、“泉石”、“钓石”等又是远避尘世的代名词, 如苏轼的《汲江煎茶》有“活水还须活水烹, 自临钓石汲深清”, 因而水与石的组合自然成为园林中最常见的手法 (图4) 。
2.2 植物与山石的组景形式
叠山置石, 皆须伴以植物, 否则全无生气。“树借山以为骨, 山借树以为衣。树不可繁, 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 要见树之光辉” (荆浩《山水赋》) , 道出了植物和山石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代园林中, 石与植物的组景形式更受重视, 往往也更注重质感与色彩的对比效果 (图5、图6) 。
石和植物组合还可以用在地形处理中以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
2.3 小型山石、粉墙和粉墙
园林中石还常与建筑、构筑物组合造景, 构成人工与自然、建筑与山石互相渗透、互相衬托的景象。石景可以点缀亭榭等园林建筑 (图7) , 小型山石也可点缀在花架、廊隅墙角等, 既可独立成景, 又可以丰富建筑的轮廓线 (图8) 。
此外, 园林中还可以粉墙作为背景, 在墙前基础种植的部位作石景或山景布置, 因此也称“粉壁理石”。此类布置一般体量较小, 类似于置石, 但比置石的层次要多。在常州花博会园区中, 这种布置很常见 (图9) 。
2.4 寻石与坐闲游
置石穿插在路旁可作为园路的组成部分, 亦可自成一景。人们既可沿路寻石赏石, 亦可依石坐憩赏景, 趣味无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插图精美插图极品.ppt VIP
- 《课程与教学论》.pdf VIP
- 2025杭州市临安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糊盒检验标准.doc VIP
- 专题21.5 二次函数的应用【九大题型】(举一反三)(沪科版)(解析版).pdf VIP
- 3月份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pdf VIP
- 数据结构(第5版)(C语言版)邓文华习题、实验答案及实验原程序.doc VIP
- 有关教师轮岗实习心得5篇.docx VIP
- 2026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招聘5人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华为ICT大赛中国区(实践赛)-云赛道往年考试真题(附答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