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痉证”医案19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痉证医案19例,以供大家参详。
1
丁未年,居浏城,有一女孩年十岁上下,忽患发热、气促、渐至手足拘急,目直视,服药无效,请余诊治。
适余离城,越二日始返,家人即以此情相告,并谓连来求诊数次矣。余急往视,至其家即闻哭声,知已气绝。
询悉病情,据述似痉证,余以为痉证不致二三日丧命,疑是风痰痹,或尚可救。
手足尽冷,口尚未开,摸其胸前尚温,气口脉虽无,人迎微动,令煎附片、葱白灌之,不能下咽。
遂灸关元穴二壮,手足渐温,久按之气口脉似有微动之意,令将棉被覆盖,约五分钟后鼻便生息,脉亦渐动。
再以葱、附、生姜汤灌之即能下咽。
切脉微细,继以四逆汤救之,其病竟愈。
当时全城轰动惊骇相告,吾邑称余为神仙者盖自此始。
此案可证明凡阳气将绝不能进药者,可灸关元穴,因灸关元穴是回阳之妙法也。
灸法:用艾叶、细辛略捣,以皮纸紧包如箸头大,再用生姜切薄片置关元穴上,灸姜上约一息之久,即停,不效,再灸一壮。
灸后须用棉花薄覆灸处,一恐风寒侵入,一恐火泡破而溃烂。
古人灸法不用生姜,余因此法较为和缓,屡用之而生效,特述之以供参考。
刘世祯
2
寒湿致痉
瑞昌王孙毅斋,年五十二。素乐酒色。
癸酉九月初,夜起小解,忽倒地,昏不知人,若中风状。目闭气粗,手足厥冷,身体强硬,牙关紧闭。
诸医有以为中风者,有以为中气中痰者。用乌药顺气散等药俱不效。
又有作阴治者,用附子理中汤,愈加痰响。
五日后,召予诊治,六脉沉细紧滑,愈按愈有力。
其兄宏道问曰:“此何病?”予曰:“寒湿相搏,痉证也。
痉属膀胱,当用羌活胜湿汤主之”先用稀涎散一匕,吐痰一二碗,昏愦即醒,随进胜湿汤,六剂全愈。
以八味丸调理一月,精气复常。
宏道曰:“病无掉眩,知非中风,然与中气、中痰、夹阴三者观之,似亦无异,先生独以痉病名之。
夫痉病缘寒湿而成,吾宗室之家,过于厚暖有之,寒湿何由而得?痉病何由而成?”予曰:“运气所为体虚者得之。
本年癸酉,戊癸化火,癸乃不及之火也。经曰:岁火不及,寒水侮之。
至夏土气太旺,土为火子,子为母复仇,土来制水。七月八月主气是湿,客气是水,又从寒水之气。
水方得令,不伏土制,是以寒湿相搏,太阳气郁而不行,其证主脊背项强,卒难回顾,腰似折,项似拔,乃膀胱经痉病也”宏道曰:“痉病缘寒湿而成,乌药顺气等药,行气导痰去湿者也;附子理中汤,去寒者也。
诸人用二药俱不效,先生用胜湿汤,而诸证顿除,何取效之速如是?”予曰:“识病之妙,贵在认得脉体形证。
用药之妙,全在理会经络运气。
脉证相应,药有引经,毋伐天和,必先岁气,何虑不速效耶?夫脉之六部,俱沉细紧滑,沉属里,细为湿,紧为寒,中又有力而滑,此寒湿有余而相搏也。
若虚脉之证,但紧细而不滑。
诸医以为中风,风脉当浮,今脉不浮而沉,且无掉眩等证,岂是中风。以为中气中痰,痰气之脉不紧。
今脉紧而体强直,亦非中气中痰,此正痉病。
诗云,强直反如弓,神昏似中风,痰流唇口动,瘛疭与痫同。
今体强直坚硬,脉沉紧细而滑,非痉而何?前用乌药附子理中汤,去寒不能去湿,去湿不能去寒,又不用引经药,何以取效?若胜湿汤,藁本羌活,乃太阳之主药,通利一身百节;防风蔓荆,能升上下之湿;独活散少阴肾经之寒。
寒湿既散,病有不瘳者乎?”
(《医书十二种》易氏医案)
按:素耽酒色,夜起小解,卒然昏仆,口噤肢强,气粗肢厥。诸医或云中风,或云中气中痰。
易氏以脉沉细紧滑,且无掉眩之象,力辟中风、中气、中痰之非,而以运气阐其寒湿为痉之理,予羌活胜湿汤而愈。
此案识证、辨脉、遣方、用药,皆胜人一筹。
中风之人,有中风之先兆,且有掉眩之征,然脉未必皆浮。中痰之人当痰声漉漉,脉不紧而滑。
中气之人,当有情志拂郁之因可查,脉沉滞而不紧滑。
痉乃筋之病,寒湿转于筋脉,气血不通,阳气不煦,阴血不濡,拘急而痉。附子理中与乌药顺气不效者,其因有二:一是病因不对;二是病位不对。乌药、理巾,寒湿不相兼顾,且治不在表而在里,故尔不效。
羌活胜湿走表,能除经络之湿寒,邪去经通痉自已。
3
董三根之子良民,年六岁。住太湖石。
病名:冬温痉证。
原因:冬令气候,冷热不调,感受温邪。变成痉证。
病起四日。
证候:头热疼痛甚剧,四肢厥逆。虚里穴动跃。
口噤不语。项强无汗。
诊断:脉弦,舌红苔白。客寒包火。
热邪内闭。
转成刚痉重证。
疗法:清热透邪。
用经方葛根汤逐寒,以开太阳,加紫雪、羚羊角、瓜蒌根,清脑,以散温邪。
处方:葛根五钱麻黄一钱桂枝五分生白芍三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一钱红枣四个天花粉四钱紫雪丹三分灌羚羊角二分,磨冲
效果:服后头痛止,肢暖神清,病差停药。
炳按:此证桂枝少用通血络,多用则温散,甘草宜易白薇,红枣易钩藤,更佳。
魏长春
4
穆右,59岁。
操持过劳,五志气火交并于上,头晕目眩,下肢无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