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漏肩风”医案3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漏肩风”医案3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漏肩风医案3例,以供大家参详。 1 方某,男,64岁,退休。2007年10月20日因“左肩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1月”就诊。 患者退休前长期从事水上作业,3年前出现左肩部酸痛不适,遇寒则急,未予重视,后疼痛加重,夜间尤甚,并伴左肩上举外展后旋活动不便,曾自行口服止痛药,症状反复,改善不明显。 1个月前因游泳上述症状加重,左肩活动时有声响,夜间无法入睡,左肩×线片示左肩关节骨质增生退变。 纳呆,寐差,二便尚调。 体检:神清,左肩轻度肌萎缩,左肩上举外展后旋活动受限,右肩活动正常,左侧肩内俞、天宗及三角肌处压痛,苔腻,脉细。 【诊断】中医:肩痛(漏肩风)(寒凝血瘀);西医:左肩关节周围炎。 【治则与处方】先与通阳,后疏脉络。处方: 手法治疗:法、一指禅推法、拿法、摇法、搓法、抖法;取穴:肩髃、肩内俞、肩外俞、肩贞、肩井、天宗、曲池;疗程:10次,间日而施;操作: (1)患者正坐位。 医者坐于其左侧,座位高于患者,患肩平对医者膻中穴,以便医者沉肩、垂肘操作。 用一指禅指峰推左肩髃约5分钟,要求力透穴位。 然后用左手拇指点肩内俞,右手拇指点肩外俞,呈对称用力,以一指禅指峰推10分钟,要求有深沉、力透的感觉。 然后左手拇指原处不动,右手拇指移向肩贞穴,仍踵前法,施术约5分钟。 按上势,医者用滚法在上述各穴施术,共约10分钟,要求达到患者微感酸胀。 然后指揉曲池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患者正坐位。 医者以一手拇指按住肩内俞,一手托起患肢,务使患者尽量放松,做环转摇动,摇动的幅度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接上势,医者以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作小幅度上下波浪形抖动。气虚 【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左肩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度明显改善,夜寐安。生活质量提高。 【按语】本案左肩臂痛三载,伴有肩不举及颈项顾盼不利之颈椎肥大症,应属虚证。 《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从肩髃上颈。 其病……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以痛为输”本案辨为阳明气乏,经络不通,正合经义。 漏肩风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①疼痛期。以患肩疼痛为主,但已伴随运动障碍。②运动障碍期。 疼痛锐减,以患肩运动障碍为主。③固定期。 运动障碍固定不愈已久,肌肉萎缩明显。 本案迁延日久,介于二三期之间,故立法为先通三阳之气,后疏壅塞之脉。同时在取穴和手法运用上也独具匠心。 根据《灵枢》“以痛为输’的理论,摸索出一经验穴,即肩内俞,又称肩前、肩内陵,位于肩部、腋前皱襞头上一寸五分处。 该穴对治疗“肩不举”有奇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学》“漏肩风”一节中指出:“重点在肩前部的肩内俞处施以手法”本案首取手阳明之肩髃穴是为了通阳,同时该穴也是之肩痛不举的主穴,《针灸资生经》曰:“肩髃系两手之安否,环跳系两足之安否”以一指禅和之肩内俞、肩外俞,前后夹击,共奏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为治疗上举外展不利的关键。 推肩贞穴以辅之,可治手臂不举、肩中热痛。因本案属虚证,故以和法为首务。 虽以指峰推,仍要刚柔相济,缓缓深透。用滚法遍施患肢,也是寓义于“和”之意。 揉拿曲池与肩井穴意在通阳明、少阳之经气。 本案介于运动障碍与固定期之间,摇抖两法必不可少。摇法能滑利关节、解除粘连、舒筋解痉。 本摇法的独到之处是:一手托住患肢肘部,一手按住患侧肩内俞,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抖法为之本病的收功之法,具有调和气血、放松肌肉与舒通络脉的作用。 (程英武医案,阴涛整理) 程英武 2 烧山火与透天凉的针刺补泻手法,是根据《素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 主诉及病史:右侧肩关节疼痛已逾2年,病起于家务劳累及夜寐露肩受凉。肩臂疼痛逐渐加重,以致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上举不能平肩,内收手指仅能触及左锁骨下缘,后伸难抵腰部。 每遇寒冷疼痛更甚,肩臂终年怕冷,即在夏季,肩肘部亦需保暖。肩臂动作不利,略不注意,即感剧痛难忍。 曾经中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不显。局部外观无异常。 辨证:病由劳累后复受风寒湿邪稽留经络,致气血受阻所致。 取穴:肩髃、曲池、臑俞、外关、云外(云门穴外侧约2寸,直对腋横纹)。 操作:肩髃、曲池用烧山火手法,其余各穴用捻转泻法,留针15分钟,开始每日针1次,3次后隔日针1次。 针3次后,患者肩痛怕冷等症减轻,8次后冷痛全除,上举已能至耳平,内收可至左锁骨上端,后伸可达腰部。 此后各穴均用捻转泻法,针至15次而愈。 按语:本病又称“肩凝证”、“漏肩风”等,属中医“痹证”范畴。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有“……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的记载。 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故按经络循行部位选穴,针刺手法除应用捻转泻法疏通经络气血外,再结合寒热正治的烧山火手法以治之。 楼百层 3 杨某,女,52,职员。2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