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志”医案16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失志”医案16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失志医案16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吴茭山治一女子,瘦弱性急,因思过度,耗伤心血,遂得失志颠疾。或哭或笑,或裸体而走,或闭户而多言。 父母忧疑,诸疗罔效。吴诊其脉,浮而涩。 思虑过伤,神不守舍也。 用紫河车二具,漂洗如法,煮烂如猪肚,切片任意啖之,二次即愈。(缓濡则用参,浮涩则用河车,症同而脉异,随脉用药,神乎技矣)后服定志丸一粒,日煎补心汤一服,调理百日后,乃毕婚,次年生子,身肥壮。(内伤血虚) 吴茭山 2 徐书记有室女,病似劳。 医僧法靖诊曰:二寸脉微伏,是忧思致病。请示病因。 徐曰:女子梦吞蛇,渐成此病。靖谓有蛇在腹,用药专下小蛇。其疾遂愈。 靖密言非蛇病也,因梦蛇过忧成疾,当治意而不治病耳。(《古今医案按》) 按:前案悲哀忧愁,郁郁寡欢,则面色黧黑,为失志伤肾之象,得喜则精神爽而病有转机。 医者当知此说。 后案乃癔病,暗示疗法有效。 僧法靖 3 刘××,男,20岁,工人。 1973年9月25日初诊。 初因心情不畅,突然神昏抽搐,轻则几分钟,重达1刻钟,每日发作1~2次,苏醒之后,精神萎靡,头脑胀痛。 经××医院诊断为癫癎。 予苯妥英钠药片,服7日,不显效果,求余诊治。 患者自说:“每次发病,先转腿肚,继之心口憋闷,有压抑之感,气至咽喉,即不能言语,神昏而抽搐”脉象弦细而滑,苔黄而腻。 辨证治疗:《难经·第二十九难》曰:“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由此可见,癫癎一症的发病变化与蹻维之脉的关系,甚为密切。 结合本病的脉证,属于癫邪。 “癫则多由志愿不遂,气郁生痰,痰迷心窍,或因惊恐,神不守舍所致”治以清心安神,豁痰开窍。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黄连6克,半夏9克,云茯苓12克,陈皮9克,甘草3克,竹茹6克,枳实12克,石菖蒲、远志各9克,全蝎6克,胆南星9克。 水煎服。 每次冲服白金丸6克。 9月28日二诊:上方连服3剂,抽搐辄止,精神较前好转,头脑胀痛不如前甚。 上方既见效机,仍守原方加减续进。 处方:黄连6克,半夏9克,云茯苓15克,陈皮12克,甘草3克,石菖蒲6克,远志3克,胆南星6克,生龙牡各18克,酸枣仁30克。 水煎服。 【按语】笔者每览此例,甚以为奇,近几年来,每遇癫痫之症,恒问之发病病机,大多与本例相同.又考李时珍亦有详细记载,今附于后以供参考与研究。 《奇经八脉考》云:“王叔和以癫痫属阴维阳维,《灵枢经》以癫痫属阴蹻阳维,二脉异义旨同。 盖阳维由外踝而上,循阳分而致肩肘。历耳额而终,行于卫分诸阳之会。 阴维由内踝而上,循阴分而上胁至咽。行于营分诸阴之交。 阳蹻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股外,至胁肘肩髆,行于一身之左右,而终于目内毗,阴骄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股内,阴器,行于一身之左右,至咽喉,会任脉,而终于目内毗。 邪在阴维阳蹻,则发癫邪;在阳维阳骄,则发痫,痫动而属阳,阳脉主之。癫静而属阴,阴脉主之。 大抵二疾,当取之四脉之穴,分其阴阳而已”鉴于癫痫一症,当前医界,尚无诊治准则,以奇经辨证论治者亦不多,故录之以供同道研究与发扬。 孙鲁川 4 黄成斋学博 外艰解组后,忧思百倍,今春面包如赭,坐谈口秽,神情张皇,若有所失,盖显孤阳不生之机。 予见而骇之,曰: 足下神形面色,阳气独治,无阴以守,然尚不倦,得毋出 于强勉乎?渠曰: 不然。 又曰: 人身负阴抱阳,阴阳交恋不露,所以生生不息。 今神形相失,急当潜心静养,庶几亢阳自返,所谓静则阴生也。渠曰: 唯唯。 厥后闻伊不但应酬不节,抑且多方会计,延至秋深,忽潮热不退,自拟因食物未节,屡进消导发散,因而汗出呕逆。 乃邀余治,余固早知其病必重也。 视之,汗大如雨,身热烙手,舌苔满黄,口秽难闻,抑且绝粒不进,彻宵不寐,热微则神识稍清,热甚则神乱妄言,及诊其脉,洪大躁疾非常。 余以谊关世好,而又金丹莫觅,直以病在不治之例辞之。 盖《素问》云: 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精气,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气胜也。 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此《素问》之言,已属吻合矣。 又《灵枢》云: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 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 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况叔和云: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盛必难。余以揣摩有素,莫敢援手,盖攻邪保精,两难立法耳。闻余告辞后,旋延二医商,从表里两解。 未逾日,气高不返而逝,惜哉。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