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心病”医案25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肺心病”医案25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肺心病医案25例,以供大家参详。 1 葛右 抬起咳嗽气急,继而面浮足肿,胸闷不舒,纳谷减少,《经》云:上肿曰风,下肿曰水。 脾肺两虚,肃运无权,风水泛滥,横溢于脾而肿上,冲于肺则喘,喘肿重症,虑有变迁,勉拟运脾肃肺,分消水湿。 川桂枝六分 生白术二钱 福泽泻钱半 连皮苓六钱 苦桔梗一钱 全福花包钱半 水炙桑叶皮各三钱 猪苓三钱 炙白苏子钱半 光杏仁三钱 象贝母三钱 生熟苡仁四钱 冬瓜子一钱煎汤代水 陈葫芦瓢四钱 【按】陈葫芦瓢:葫芦的别名,亦称陈葫芦、葫芦壳,甘、淡、平。功效利水,通淋。 主治水肿,腹胀,黄 疸,淋病。 “喘肿”属中医溢饮、咳喘、水气病的范畴。 临床表现为咳喘胸闷,短气,不能平卧,痰多,浮肿见于面部或下肢,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后期及肺心病。 本案久咳伤肺损脾,肃降运化失司,水饮内聚,上则为喘,下则为肿,故曰“重症”。 治以运脾肃肺,分消水湿。 方以《伤寒论》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桔梗、苏子、贝母、冬瓜子、杏仁宣肺化痰肃肺。桑叶皮以皮入皮,发散皮水。 生熟苡仁与茯苓配伍,为丁先生渗湿健脾常用组合。陈葫芦瓢亦为利水消肿良品。 丁济万 2 精血枯竭,神无所倚(肺性脑病) 曾某,女,52岁。 因反复咳嗽气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唇舌发绀就诊。西医诊断:肺气肿、肺心病而收入院。 入院后,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症状减轻。 数日后,患者出现昏迷、郑声,幻听幻视,寻衣摸床,阵发性四肢抽搐,二便失禁,诊为肺性脑病。 经西药对症治疗20余天无效,改用中医治疗。 患者除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外,伴有心 悸气短,神疲乏力,唇紫,舌紫暗无苔,脉细数而涩。 此为肺肾阴虚,精血枯竭,心肾不交,心血瘀滞,心失所养,心神耗散,正气衰弱,水不涵木,肝风内动之证。 治以补肺滋肾,纳气敛神,滋水涵木,活血化瘀。 方用生脉地黄汤加味:人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枣皮15克熟地2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泽泻15克白芍30克龟板20克鳖甲2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丹参20参炙草5克 服药一剂,诸症减轻,原方再服一剂,患者苏醒神清,抽搐、幻觉消失,原方加减继服六剂,好转出院。 (《四川中医药》84,2:173) 按:精血枯竭,心失所养,神无所倚而昏迷谵妄;虚风内动而四肢抽搐,循衣摸床;血行瘀滞,则唇紫舌黯。 方用生脉地黄汤加味,复其精血,益其神明,补肾纳气,平其喘逆。佐二甲以滋潜息风,桃红以活血化瘀。 药与证合,应手而效。 统观全方,所重在肾,方中一派滋补,恐碍脾胃,当稍佐开胃行气之品。再者,脉细数而涩,涩乃兼迟,涩数不可兼也。 3 何翁 肺肾不足,摄纳无权。咳久。 痰出艰难。 卧则气窒不能左右转侧。稍劳气促似喘。 足肿。 脉弦劲。治以和摄。 沙参法半夏寸冬杏仁紫菀桔梗贝母陈皮甘草苓神牡蛎建泻淡姜五味子远志胡桃肉 按:是症似属当今所谓之肺心病,所用为温肺肾治本之法。 张简斋 4 蔡某女,52岁。 1989年12月15日初诊。 因慢性咳嗽12年,加重2年,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伴浮肿1月余入院。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利尿强心等治疗1周,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急邀高师会诊。 证见端坐呼吸,唇甲紫绀,全身浮肿,喘促气急,胸闷气短,咳嗽痰多,色黄白相兼,发热汗出,大便干结,小便不利。 舌尖红,苔黄干,脉沉细滑数。 高师综合脉症,辨析为心肺气虚,痰邪壅肺,心脉不畅,水邪泛滥,凌心射肺。 治拟养心益肺,温通心肺,化痰行水,佐以宣肺解表之法。 药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杏仁10克,连皮茯苓20克,浙贝10克,苡仁15克,糯稻根10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竹茹10克,淡豆豉10克。 6剂药后咳喘减轻,已能平卧,热退,痰量减少,但下肢仍有浮肿,自觉胸闷,气逆冲头,原方去淡豆豉,据情酌加菖蒲、枳实、香橼、法夏、沉香、玄参、小麦等继服30余剂,再复诊时,病情稳定,惟活动后尚感气喘,轻度咳嗽,嘱原方再服一段时间,巩固疗效。 按:本案喘急、肿满、紫绀、二便不利等症俱见,正虚邪盛,病势危急,高师以生脉散、桂枝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汤三方合而加减,意在生脉散养心益肺,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茯苓杏仁甘草汤化痰降逆行水,佐生苡仁、浙贝、杏仁以增强健脾化痰之力,淡豆豉、糯稻根以清热解表止汗,原方加减服药30余剂,病情才得缓解。 (《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高辉远 5 男性,35岁,辽宁人。 初诊:1987年6月就诊。 主诉及病史:患哮喘5年,每年多于5~6月间发作哮喘,来诊时始见鼻痒、流涕。 感觉哮喘欲作、气急、胸闷5日,日轻夜重。 喉中有哮鸣声,严重时,有时不能平卧,咯痰不多,咳嗽不重,饮食二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