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京至南京口外辽黑线上的宋人入辽行程录补订.docxVIP

辽中京至南京口外辽黑线上的宋人入辽行程录补订.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中京至南京口外辽黑线上的宋人入辽行程录补订 公元1004年,经宋、辽、元两朝同意,两朝均已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间,无论输岁币,国主即位,生辰、国恤、正旦或其它重要节日,以及与它国之战事相告,双方都互派使臣。初时,宋“奉使者只达幽州,后至中京,又至上京” 据文献记载,从宋辽交界的雄州至上京设有三十二驿,驿道全长一千八百多里。其中,雄州至中京一段长一千一百多里,凡二十驿。计有:白沟驿、新城驿、涿州驿、良乡驿、幽州(永和馆、永平馆、碣石馆)、孙侯馆(望京馆,后移故处)、顺州、檀州、金沟馆、古北馆(古北口馆,虎北馆)、新馆、卧如来馆、柳河馆、打造馆、牛山馆、鹿儿峡馆、铁浆馆、富谷馆、通天馆(长兴馆)、中京(大同驿)。驿道行经今河北省雄县、涿县、北京、通县、顺义、密云,自古北口始复进入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滦平县、隆化县、承德县、平泉县,稍前行便直抵内蒙古宁城县大名城。其口外至中京一段计十一驿。这里是南京和中京的联络孔道,在宋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搞清这段驿道的走向,驿馆的位置,对研究辽代交通,宋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研究今河北北部、内蒙东部历史地理,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这条驿路的走向,驿馆的位置,宋人入辽行程录多有记载。然而,过去的研究,多依文献推测,对驿道走向大概估之,驿馆位置多无所考。十九世纪末叶,法国人闵宣化曾在旧内蒙古东部和热河地区活动,并就雄州至中京一段驿道的走向和驿馆的位置作过考证 一九七九年,滦平县根据文物普查中的发现,肯定了宋人行程录中德胜岭(思乡岭)的位置。一九八二年,隆化县又相继发现了会仙石、度云岭。在此基础上,地区文化局组织滦平、隆化、承德、平泉四个县的部分同志,于一九八二年夏季,对承德境内的辽驿道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拟就这次调查,对古北口至辽中京驿道的走向、驿馆及顿馆的位置作初步考订,对沿途遗址及文物发现情况作一叙述,同时,对宋人行程录所记之错漏试作补正。 邮政站和邮政站 1、 古北口至平均线形“道回盘” 宋使入辽,自雄州白沟驿始,行九程,即到达古北口馆。古北口馆亦即“古北馆”、“虎北馆”,古北口即虎北口。自此进入奚界。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以下简称《图抄》)记载,金沟馆将至古北口时,“钩折,投山隙以度,所谓古北口也”。观其形势,“山隙”正今古北口北门,自此入,在今北门下南菜园子一带,早年动土曾发现辽金时代的沟纹砖、布纹瓦,古北口馆当在此附近。又宋路振《乘轺录》:古北口“北五里有关”。参以《图抄》“自馆北行数里,度峻山之麓”之记载,此段行程当自南菜园子至关门外,入今滦平县水泉沟,至下二寨之故道。其关应设于水泉沟梁至下二寨处。 自古北口至新馆,宋人多言“东北行”过一岭,或言“思乡岭”,或言“德胜岭,俗名思乡岭”,或言“摘星岭……又谓之辞乡岭”,也有名“望云岭”者 近年,在拉海沟至大十八盘梁道侧发现一辽代石刻,长100、宽42、厚32cm,阴刻: □十八万古永记 “大康”为辽道宗年号,“八年”,即公元1082年。“通引官行首”之官称《辽史》无载。《宋史·职官九》“三司”、“殿前司”、“马步军司”条下均有“通引官行首”一职。知辽亦仿宋置此官。这再次证实了大十八盘梁为驿道之所经。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十八盘西四里有一小十八盘梁;《热河志》因此岭“磴道回盘”,与宋王曾《上契丹事》云:“德胜岭盘道数层”合,便定其为“德胜岭”。不知大十八盘同样磴道回盘,更未察小十八盘自古非车由之路,主观臆度,造成错误。 关于新馆的位置,依《图抄》记,过大十八盘,“逾岭而降,少东折至新馆”。自大十八盘出沟,东折二里余,今平坊硷场沟门东侧有大面积辽代遗址,发现有鸱吻、条形滴水、勾纹砖、和大量板残瓦以及篦纹陶片、垫饼烧白瓷片等辽代遗物,无疑为新馆所在。其中顿则在今张家沟门后阳坡。(以下驿馆及顿馆所在遗址文物发现未提及者.见附表) 此道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依《图抄》所记,沈括自古北口至新馆曾“东北行,数涉潮里”。潮里即今潮河,北魏、隋唐为鲍丘水,源于今丰宁县境,东南流经滦平县西境,近古北口方转西南流。因此,过古北口循潮河至新馆,则应西北行,东北行不涉今之潮河。自古北口东北行至新馆所过河,今为季节河,无名,是汇潮里的一个东北分支,盖辽时统称潮里河。其水清澈、流畅,今有“清水湾”、“钓鱼台”等地名,亦合《图抄》“潮里之水,贯泻清冽”的记载。其流向东北而西南汇潮河,与《乘轺录》“涧水西南流至古北口南名潮里河”恰符。 2、 偏岭及其至东南角 此段馆间里距,宋人皆谓四十里。《乘轺录》云:“七里过偏厢岭”,正今偏岭。证实新馆在今硷场沟门,也再次否定小十八盘为思乡岭。若过小十八盘梁,“少东折至新馆”,馆只能在今安纯沟门一带,距偏岭十七里余,与“七里过编厢岭”里程差甚。《上契丹事》谓:“过雕窠岭、偏枪岭”。实地调查,此程车道别无它岭。偏枪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