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15-2014黄古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20 B 05 安 徽 省 地 DB34 方 标 准 DB 34/T 2115—2014 黄古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high-yielding Phyllostachys angusta forest 文稿版次选择 2014 - 06 - 01 发布 2014 - 07 - 01 实施 安徽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I DB34/T 2115—2014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德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赖广辉、罗双林、傅乐意、邹官辉、汪厚喜、张卉、傅明宏、孙斌。 1 DB34/T 2115—2014 黄古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古竹丰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母竹选择、造林技术、培育技术、验收、调查与建档。 本标准适用于成片黄古竹林的丰产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黄古竹 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又名黄壳竹、白壳竹、黄姑竹,学名:PhyllostachysangustaMcClure; 英文名:Narrowsheath bamboo。 华东地区优良材篾用竹种,主产于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浙江中北部, 平畈房前屋后习见栽培, 在河漫滩和低山中下部也有分布。 3.2 两锄法 竹林林地垦复时为防止伤及鞭与芽,采用先试探性浅挖一锄,无鞭则再深挖一锄的做法。 3.3 立竹径级 立竹粗度的等级,黄古竹立竹胸径>2.4 cm 为大径级,胸径≤2.4 cm 为小径级。 3.4 整齐度 立竹个体大小差异的程度,用下列公式(1)计算。整齐度越大,竹株个体的差异越小。 2 DB34/T 2115—2014 U = ........................................ (1) 式中: U —— 整齐度; D —— 平均胸径; 6 —— 标准差。 3.5 均匀度 立竹在竹林中分布的均匀程度,用下列公式(2)计算。均匀度越大,立竹分布越均匀。 E = ........................................ (2) 式中: E —— 均匀度; N —— 平均株数; 6 —— 标准差。 3.6 冷刀竹 指不按竹子的生长节律和采伐季节要求随意砍伐竹株。 3.7 三刀伐、马耳伐 从 3 个不同方向持续 3 刀砍断竹秆,伐蔸截面约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略呈三角形,称之为“三刀伐”; 从任何方向下刀且 1 刀砍断竹秆,截面为斜面且略呈马耳形, 称之为“马耳伐”。 3.8 竹材产量 指单位面积竹林每年所发全部新竹竹秆重量之和,用“t/年 ·hm2 ”表示。 3.9 竹笋产量 指单位面积竹林每年出笋的个数之和, 用“根/年 ·hm2 ”表示。 4 母竹选择 4.1 来源 3 DB34/T 2115—2014 从生长良好、未开花、无病虫为害且土壤结构稍粘重的竹林中选取, 宜从刚刚满园立竹密度适中的 竹林中或老竹林的林缘选取, 不宜在立竹密度过大、生长衰弱的竹林中选取, 也不宜在土壤结构松散的 竹林中选取。 4.2 外观 健壮、长势旺盛、分枝较低、竹秆节间较短、匀称。 4.3 年龄 1 年~2 年生,梅雨季节造林宜选用 2 年生竹作为母竹。 4.4 胸径 1.8 cm~2.4 cm。 4.5 秆高 去梢后秆高 3 m~3.5 m。 4.6 枝下高 <2 m。 4.7 留枝 母竹挖好后立即去梢, 留枝 4 盘~8 盘。枝叶茂密或远距离调运的留 4 盘~5 盘, 枝叶稀疏或就 近栽植的留 6 盘~8 盘。顶部切口距最上 1 盘留枝 5 cm~7 cm, 呈马耳形或截平形,且平滑不开裂。 4.8 留鞭 留来鞭长>15 cm,去鞭长>20 cm, 去鞭上应有 5 个以上健壮饱满的笋芽,且不得受损伤。竹鞭 切口平滑不开裂。 秆柄和鞭根不得受损伤。 4.9 宿土 每株必须带宿土,连同母竹总重>6.0 kg。 5 造林技术 5.1 造林地选择 5.1.1 气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