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docxVIP

几种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黑市污染已成为危害城市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威胁。城市水体的黑市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将多余的有机污染物排放到水中,与水中的微生物和藻类一起代谢。水中的氧气不足导致大量厌氧微生物和h。 氨氮作为评价水体黑臭的重要指标之一 (还包括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透明度) ,是水体中主要的耗氧物质,也是水体富营养和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物质,进入水体可促使水生动物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缺氧,严重影响水质 吸附法以其操作方便、工艺简单和稳定性高等特点常被作为去除水中氮磷的有效方法,污水处理中主要通过与污水中的氮磷之间进行物理吸附、配位体交换或表面沉淀等反应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 本实验首先选取常用的吸附氨氮的材料———沸石和活性炭,同时经挑选,选取矿物类吸附剂:麦饭石、硅藻土和膨润土,此类吸附剂也常用作吸附材料处理水中重金属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试剂和溶液 本实验采用5种不同的材料,分别为沸石、麦饭石、硅藻土、膨润土和活性炭.沸石和麦饭石采购于石家庄灵寿县某矿石加工厂;硅藻土、膨润土和活性炭采购于国药集团;所有材料均通过粉碎机粉碎,去除杂质,过100目筛,取筛下物于烘箱中105℃烘干2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所使用的试剂有氢氧化钠、盐酸、酒石酸钾钠、碘化钾、碘化汞和三氯化六氨合钴,均为分析纯,氯化铵为优级纯,国药集团生产;溶液配制均采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实验中不同浓度氨氮溶液均由氨氮储备液稀释而得,储备液配制方法:准确称取3.819 0 g经105℃烘干的优级纯氯化铵,溶于水中,移入1 000 m 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得到浓度为1 000 mg·L 1.2 实验内容 1.2.1 q吸附动力学实验 考察5种材料对氨氮的吸附特性 (动力学、等温线、投加量和溶液pH) .吸附实验步骤为:配制特定浓度的氨氮溶液,并使用0.1 mol·L 式中,Q 吸附动力学实验:初始浓度为30 mg·L 式中,R为氨氮的去除率,%;c 1.2.2 干燥、洗涤 取不同浓度下吸附饱和后的材料,使用95%的无水乙醇洗涤3次,置于65℃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4 h;取出干燥后的材料加入40 m L的去离子水,置于恒温振荡器中振荡一定时间,转速150r·min 式中,q 1.2.3 阳离子交换量 根据国标HJ 537-2009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浓度.材料表面形貌使用日本日立SU8010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测定.采用六氨合钴离子交换法测定阳离子交换量 式中,CEC为材料中阳离子交换量,cmol·kg 2 结果与讨论 2.1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表1为5种材料的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数据.材料中阳离子交换量值越高,说明材料内部有大量吸附位点,其饱和吸附量也越大 5种材料的扫描电镜结果如图1所示.图1 (a) 、1 (b) 为沸石电镜,可以看出材料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呈鱼鳞状.从图1 (c) 看出麦饭石微观呈不规则状 (片状、块状等) ,表面致密,截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褶皱,未观察到微孔等其他特殊结构.相比之下,硅藻土的微观结构较规则[图1 (d) ],呈圆盘状,材料表面布满孔径不一且粗糙的微孔,这可能是由于其表面存在过多的杂质和有机物 2.2 吸附特性分析 2.2.1 材料筛选和目标函数 5种材料的动力学研究中分别采用3种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拟合曲线见图2,拟合参数见表2.通过3种不同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氨氮吸附过程,可以识别材料的吸附机制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Pseudo-first-order) 表示为: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Pseudo-second-order) 表示为: 颗粒内扩散方程 (Intrapartide diffusion model) 表示为: 式中,Q 从图2中可得出,5种吸附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过程和吸附平衡过程.快速吸附过程,0~120 min,选取的材料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快速吸附主要由于材料本身有着大量的吸附空闲位点,随着吸附过程的进行,空闲吸附位点迅速被NH 5种材料拟合得到的参数见表2.从中可知,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对5种材料拟合得到的R 为了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扩散机制,采用颗粒内扩散模型来分析其机制.根据颗粒内扩散模型理论,若Q 2.2.2 等温线的确定 吸附等温线是描述体系中吸附剂表面和溶液中吸附质数量关系的曲线 Langmuir等温吸附公式可表述为: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表述为: 式中,Q 此外,通过分离因子R 式中,c Langmuir和Freundlich拟合曲线见图4.从中可知,随着溶液中氨氮初始浓度的增加,材料的平衡吸附量也随之增高,高浓度下,吸附量增加较缓慢,这是由于单位吸附材料随着初始浓度的增高能够与更多的NH 由图5可知,5种材料的R 动力学和等温线测定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