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先证者及其家族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docxVIP

扩张型心肌病先证者及其家族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扩张型心肌病先证者及其家族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扩张性心肌病(cdm)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没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瓣膜异常的情况下,它会出现室心扩大和收缩功能的降低。 1 对象和方法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分布情况比较 入选2017年9月南京市江宁医院心内科病区收治的DCM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共19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50名南京市江宁医院体检中心的年龄、性别、种族与上述家系成员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及种族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先证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检查 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均进行临床病史、家族史采集,并完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 ECG)、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 UCG)、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检查。DCM临床诊断标准:具有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的客观证据: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0 cm(女性)和LVEDd5.5 cm(男性)(或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的2倍 基因组变异检测 通过先证者遗传咨询收集DCM家族中所有直系亲属及对照组全血样本(5 mL,EDTA抗凝)。全血送华大基因临床检测中心,提取DNA后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二代测序,寻找可能致病基因;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过滤后使用BWA对比软件与人的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GRCh37/HG19)。对比结果使用Picard软件去除重复的reads, 随后用GATK软件来检测基因组变异,包括SNP和InDel, 并对原始的变异结果进行过滤,得到可信度高的变异结果。进一步使用SnpEff软件对变异结果进行注释。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的变异风险度,在筛选出的结果中寻找与心肌病相关的变异。最终筛选出可能与心肌病相关的变异位点,用Sanger一代测序法进行验证。对一代验证测序的峰图进行分析,SNP位点为纯合时成单峰,若为杂合子时,会形成套峰现象。本研究使用的TTN转录本为ENTS00000359218.10。一代验证阳性的结果考虑为可能的致病基因。并对尚没有临床表型的DCM直系家属进行相关责任致病基因一代验证以发现可能携带者,描绘家系图谱。 2 结果 病因、发病家族 先证者(Ⅲ6):男,38岁,近1周爬2层楼即感心慌胸闷,伴乏力,休息后缓解。否认既往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ECG: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轻度水平下移。UCG:LVEDd 57 mm, LVEF 40%。CMR:间隔壁心肌中层部分延迟强化。冠状动脉CTA未见冠状动脉血管明显狭窄。 发病家族成员情况:Ⅰ1和Ⅰ2死亡原因不明,Ⅱ1于58岁死亡,Ⅱ3(先证者父亲)和Ⅲ2(先证者堂哥)诊断为DCM,发病时均表现为胸闷气促。Ⅱ3ECG:窦性心律,左前分支阻滞,V 个基因错义突变 先证者(Ⅲ6)携带TTN c.46467GT(p.Glu15490Lys)、TTN c.28987GA(p.Ala 9663 Ser)、MYH7 c.2420GA(p.Arg 807 His)3个基因的错义突变。其中TTN-E220 c.46467GT为新发现位点。TTN-102 c.28987GA以及MYH7-E21 c.2420GA两个突变位点在gnomAD数据库中均查有记录,两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5×10 家系成员Sanger测序结果2名家系成员(Ⅱ3、Ⅲ2)的Sanger测序检测到TTN-E220、TTN-E102、MYH7-E21这3个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与先证者(Ⅲ6)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详见图3。其他未患病家系成员均未检测到上述3个突变基因。未发现在健康对照人群中有上述基因突变。家系成员携带基因突变的家系图谱见图2。 常染色体显微型 该家系中3例明确患有DCM,候选基因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明确3例均存在TTN-E220(p.Glu15490Lys)杂合错义突变、TTN-E102(p.Ala9663Ser)杂合错义突变以及MYH7-E21(p.Arg807His)杂合错义突变。家系中其他未患有DCM的成员均未携带DCM致病基因,由此可明确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分析本家系中不同表型与发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可发现先证者(Ⅲ6)、先证者父亲(Ⅱ3)、先证者堂哥(Ⅲ2)目前分别是38岁、65岁和41岁,患病年龄相近,并且都在壮年,平均约48岁。另外,该DCM家系的家族成员根据心功能差异,症状也各有不同,心功能越差,症状越严重,反之,症状较轻微。如先证者(Ⅲ6) LVEF 40%,其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心慌胸闷,无明显气促,而其他2例LVEF均小于40%,症状相对较重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