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元帝萧络江湖焚书卷数考论
《金楼子》是南朝梁元帝萧毅(508-554)的一部传记。《金楼子》体兼释老玄道, 杂糅儒、墨、名、法, 涉及古代政治、军事、哲学等多学科方面的内容, 不仅引录我国中古时期以前的许多历史文献片段, 而且记载了南朝齐、梁二代大量秩事, 为后世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化状况、生活概貌提供了原生态研究资料。笔者拟从萧绎“江陵焚书”入手, 探讨《金楼子》不见载于初唐诸史、往后诸史失考而生歧异以及《金楼子》复出的时间等几个问题。
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对“江陵焚书”及相关史籍的考述, 有助于明晰《金楼子》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同时, 也可以大致界定这场图书厄运所毁损典籍的数量, 纠正当今历史文献研究中对这段史实的歧误。
1.1 侯景个人成员,梁朝文献所藏于4.
萧绎, 字世诚, 小字七符, 自号金楼子, 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天监十三年 (514) , 封湘东郡王。初为宁远将军、会稽太守, 入为侍中、宣威将军、丹阳尹。普通七年 (526) 出任荆州刺史, 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太清二年 (548) 侯景叛梁围攻建康, 次年3月, 侯景攻破台城, 梁武帝殍。天正二年 (552) , 萧绎遣将平定侯景之乱, 即帝位 (年号承圣) 于江陵, 遣其大将王僧辨收集梁都“文德殿”国家藏书及部私籍7万余卷送往江陵庋藏。承圣三年 (554) 昭明第三子岳阳王萧詧, 引西魏军攻陷江陵, 萧绎命舍人高善宝焚烧江陵所藏图书出降, 遇害。次年, 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 追尊为孝元皇帝。萧绎著述颇丰, 据《金楼子·著书篇》载, 著有《汉书注》115卷、《梁元帝集》52卷、《金楼子》10卷等, 共38种、677卷
1.2 《请开献书之路》
关于萧绎“江陵焚书”的最早记载见于唐贞观年间编纂的《隋书·牛弘传》和《隋书·经籍志》, 唐代中叶时期的两部书法史学名著《历代名画记》和《书法要录》也有记叙。五代和北宋的两部唐史《旧唐书·艺文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在叙述秦汉至唐的图籍兴废时均未提及, 而同时代的另一位史学家司马光 (1019-1086) 在《资治通鉴》中则有所载。明代万历年间的文献学家、藏书家胡应麟在其《经籍会通》卷一略有评论。郑椎《通志·艺文略》和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未见记载。为便于比较分析, 现将有关“江陵焚书”的史料俱录如下:
据《隋书·牛弘传》载, 隋代秘书监牛弘 (544-610) 在其上表的《请开献书之路》中总结并提出隋代以前5次较大的图书厄难, 其中第五厄为:
萧绎据有江陵, 遣将破平侯景, 收文德之书及公私典籍, 重本七万余卷, 悉送荆州。因江表图书尽萃于绎矣。及周师入郢, 绎悉焚之于外城, 所收十才一二。此则书之五厄
《隋书·经籍志》序所记相同:
元帝克平侯景, 收文德之书及公私之经籍, 归于江陵, 大凡七万余卷。周师入郢, 咸自焚之
张彦远 (818-907) 《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云:
乃景之平, 所有画书皆载入江陵。为西魏将于谨所陷, 元帝将降, 乃聚名画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 遣舍人高善宝焚之, 帝欲投火俱焚, 宫嫔牵衣得免。吴越宝剑, 并将柱, 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 文武之道, 今夜穷矣!”于谨等于煨烬之中, 收其书画四千轴, 归于长安
稍后的《书法要录》亦云:
侯景篡逆, 藏在书府, 平侯景后, 王僧辩搜括, 并送江陵。承圣末, 魏师袭荆州, 城陷, 元帝将降, 其夜, 乃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并大小二王遗迹, 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吴越宝剑, 并将斫柱, 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 文武之道, 今夜穷乎!”历代秘宝, 并为煨烬矣。周将于谨、普六、茹忠等捃拾遗逸凡四千卷, 将归长安
《资治通鉴》卷165梁纪21载:
帝入东阁竹殿, 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将自赴火, 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 叹曰:“文武之道, 今夜尽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
《经籍会通》卷一与《隋书·经籍志》序所叙述相近, 胡应麟略作了简短的评论:
齐、宋兵火延烧内阁, 书籍煨烬, 梁元帝克平侯景, 收公私之籍归于江陵, 凡七万余卷, 盖佛老之书杂于其间。乃周师入郢咸自焚荡。案, 此序记累世藏书卷轴多与《隋书》不同, 盖当以此为正
从上述记载来看, “江陵焚书”事当无疑问, 但是焚书卷数却有较大的出入:有“七万卷”、“二十四万卷”、“十四万卷”三种说法。笔者认为“十四万卷”为正确之数。
1.3 .就业不稳定,所藏之藏书为一体的传承
萧绎在《金楼子·聚书篇》中自谓:
初出ト在西省, 蒙敕旨赉五经正副本。为琅琊郡时, 蒙敕给书, 并私有缮写。为东州时, 写得《史》、《汉》、《三国志》、《晋书》, 又写刘选部孺家谢通直彦远家书, 又遣人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