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歌》《歌》大乐章创作时间及汉道探析.docxVIP

《郊祀歌》《歌》大乐章创作时间及汉道探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郊祀歌》《歌》大乐章创作时间及汉道探析 《郊区歌》第19章最初被收录在《汉书乐志》中。班固在《安世中歌》和《高祖惠帝安世歌》之后,明确反映了汉代乐文化的重要地位。《安世房中歌》是宗庙祭乐, 《郊祀歌》则主要用于祀天神, 萧涤非先生称之为“两汉郊祀天地之伟大乐章”。 1 青、赤、黄、黑马克思主义者都曾任参神 自远古时代起, 中国人就开始崇拜各种各样的神, 其中以地方神、自然力之神、职业技术之神等最为普遍。统治宇宙的“帝”则凌驾于这些范畴之上, 逐步被看作至上神。 《汉书·礼乐志》记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 祠太一于甘泉, 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 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 采诗夜诵, 有赵、代、秦、楚之讴。” 除了太一与后土, 青、赤、黄、白、黑五帝也是重要的神灵, 并且在武帝的许可下成为至上神太一之佐。《史记·乐书》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 以昏时夜祠, 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 夏歌《朱明》, 秋歌《西暤》, 冬歌《玄冥》。” 与人间富贵的转瞬即逝相比, 神仙世界最令人向往的是永恒, 因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就成了神仙信仰最突出的表现。《郊祀歌》里的《日出入》篇是武帝太始三年巡幸琅琊、礼日成山时所作。此时武帝已步入人生晚年, 数十年的求仙求药并没有让他成为神仙, 身体状态的大不如前更让他无比渴求长生不老。“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我同。故春非我春, 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 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地, 偏观是耶谓何?吾知所乐, 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 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徕下?”应劭注曰:“訾黄一名乘黄, 龙翼而马身, 黄帝乘之而仙。” 董仲舒认为:“《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2 封建之天:西汉后期前中国帝对热意的形成 “汉道”的核心思想是奉天法古, 其中最能体现“奉天”精神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帝王之将兴也, 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 妖孽亦先见。” 根据天人感应理论, 祥瑞是对帝王德行与事功的肯定, 是朝廷在推行政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郊祀歌》里的《天马》《齐房》《朝陇首》《象载瑜》都是典型的祥瑞诗, 其歌颂的皆是武帝时代出现的祥瑞。《朝陇首》创作于元狩元年 (前122) , 又名《白麟歌》。据《汉书·武帝纪》记载, 这一年的冬十月, 武帝行幸雍, 祠五畤, 在途中捕获了白麟, 不仅改元为元狩, 还作了《白麟之歌》。 武帝之后的昭帝、宣帝时代, 对祥瑞的热衷仍然弥漫在皇宫之中。昭帝始元元年 (前86) 春二月, 黄鹄飞进了建章宫的太液池中, 这在当时看来是很重要的祥瑞, 朝廷公卿都上寿祝贺, 皇帝又赐诸侯王、列侯、宗室金钱。 西汉中期是“汉道”形成的时代, 帝国统治者要实行以儒学为理论基础的治国治天下之道, 就必须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政策符合天道。祥瑞的大量出现, 将高深玄远的董仲舒哲学思想与帝国政治实践联系在一起, 汉代皇帝也因此认识到天人感应理论对治理天下所起的积极作用。祥瑞既符合先秦以来的中国文化传统, 又迎合了皇帝崇尚吉祥如意的心理, 还能在百姓面前显示帝国政权的合法性, 因而从皇帝到百官, 都极力去发现、记录、歌颂出现在帝国境内的每一次祥瑞, 这也是汉代政治思想对后世王朝的重要影响。 3 “一国两制”“一族”下的治夷狄 西汉初年, 匈奴政权凭借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所具备的先天军事优势, 不断骚扰长城沿线诸郡。汉武帝即位后, 国力已经大为增强, 年轻的武帝希望解决匈奴问题。武帝建元六年 (前135) , 御史大夫韩安国和大行王恢曾在朝堂之上就对匈政策展开辩论, 王恢主张对匈奴用兵, 韩安国则认为“击之不便, 不如和亲”, 当时许多大臣认为应该吸取秦朝穷兵黩武的教训, 因而大都支持韩安国的观点。 《郊祀歌》里的《练时日》《惟泰元》《天地》《后皇》《赤蛟》等篇章皆是在云阳甘泉宫祭祀太一时所用, 甘泉宫在很大程度上是武帝精心打造的宗教中心。此外, 甘泉宫又自始至终和武帝征伐四夷的事业, 尤其是和汉匈战争有着密切关系。从甘泉宫往北经直道可以很快到达上郡和五原郡, 往西经萧关道可以到达安定郡, 而上郡、五原、安定都是匈奴侵扰十分严重的边境地区。据《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曰:“匈奴祭天处本在云阳甘泉山下, 秦夺其地, 后徙之休屠王右地, 故休屠有祭天金人象, 祭天人也。” 《铙歌》里有关武帝、昭帝、宣帝时期治夷狄的, 主要是《上之回》《远如期》《战城南》三篇。《上之回》描写的是元封五年 (前106) 武帝巡幸甘泉宫之事, 其诗曰:“上之回所中, 益夏将至。行将北, 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 望诸国。月支臣, 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 千秋万岁乐无极。” 4 “汉道”的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 奉天法古的《春秋》之道上升为“汉道”, 是在西汉中期武帝、昭帝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