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雅好书论的审美意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武帝雅好书论的审美意蕴 六朝时期,书法盛行。从皇帝到朝臣,他相互鞠躬,书法著名。元代刘因在《叙学》中简述了这一过程:“字画之工拙, 先秦不以为事, ……魏晋以来, 其学始盛, 自天子、大臣至处士, 往往以能书为名, 变态百出, 法度备具, 遂为专门之学。”不仅如此, 六朝时期的书法大家多为信道世家, 与道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当时著名的王、谢、郗、庾四大家族。兰陵萧氏出自滨海郡, 亦为六朝时期善书信道世家。萧氏家族中梁武帝萧衍为南朝梁开国之君, 史书称其尤善草隶。唐书法窦臮《述书赋》云:“梁则高祖达, 恢弘厥躬, 泯规矩, 合童蒙。文胜质而辞寡, 明察众而理穷。犹巧匠琢玉, 心惬雕书。”《南史》卷七《梁本记中》称:“六艺备闲, 棋登逸品, 阴阳、纬侯、卜筮、占決草隶、尺牍、骑射, 莫不称妙。”梁武帝现有《脚气贴》《异趣帖》等传世, 另有书论《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等四篇, 对古今书法技巧和钟繇、张芝、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及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梁武帝早年笃信道教, 《隋书·经籍志》:“武帝弱年好事, 先受道法, 及即位, 犹自上章。朝士受道者众, 三吴及边海之际, 信之逾甚。”梁武帝在所作《述 (“述”一作“会”) 三教诗》中说到:“少时学周孔, 弱冠穷六经, 中复观道书, 晚年开释卷。”即使在后来“舍道佞佛”后, 他对当时著名的道士陶弘景也是礼遇有加, 且始终尊礼南岳道士邓郁, 并“权住蒋山。后敕给九转药具, 令还山营合” 一、 “巧趣精细,同机神”的文学艺术 宋齐以来, 世人踪迹二王, 首推小王王献之, 至梁代, 书风发生转变, 崇尚古法并推钟繇、张芝二人, 这与梁武帝在书法造诣上偏爱此二者有关。梁武帝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说道: “字外之奇, 文所不书, 世之学者宗二王, 元常逸迹, 曾不睥睨。羲之有过人之论, 后生遂尔雷同。元常谓之古肥, 子敬谓之今瘦。今古既殊, 肥瘦颇反。如自省览, 有异众说。张芝、钟繇, 巧趣精细, 殆同机神。肥瘦古今, 岂易致意!真迹虽少, 可得而推, 逸少至学钟书, 势巧形密, 及其独运, 意疏字缓。譬犹楚音习夏, 不能无楚。过言不悒, 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迨逸少, 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 学元常者如画龙也。” 梁武帝认为世人独推小王王献之书法, 忽视钟、张二人之逸迹, 认为钟、张之书法自有他们的法度和匠心, 岂是“肥瘦”一词能够说尽其艺术意象。梁武帝赞张芝与钟繇书法“巧趣精细, 迨同机神”。钟、张艺术精巧, 可称之为“机神”。“机”通“几”,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几”为:“微也, 殆也。” “微”“妙”的审美范畴是以道家哲学为理论基础。老子有云:“大道无为, ……无形无声,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是为微妙, 是谓至神。绵绵若存, 是为天地之根。”“微”“神”皆为万美之源———“道”的审美特征, 以言“道”之“虚无”、玄妙。“审美愉悦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复合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一种超理性的精神活动, 同时又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的精神活动, 就这两点来说, 美感与宗教感有某种相似之处和某种相通之处。” 由此, 梁武帝以“机神”来界定钟张书法风格, 可见道家审美价值观对其的影响。 梁武帝认为“字外之奇”即书法中的“机神”意象, 非具体的文字可以书写出来。道家老子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说, 描述最高之美是感官所不能把握, 这也是艺术最求的最高境界。《庄子·天道》说到:“世之所贵道者, 书也, 书不过语, 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 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 不可言传也。”言外之“意”如“道”一样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种美学观点引申到艺术领域便是“境外象生”的美学传统。“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意境’理论的精髓就是要在有限的甚至很好的象中见出无限的丰富意味。中国的意象、意境理论重虚, 讲究‘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 “纹”《清拓荒》“狂书”《唐书》《唐方面,有所不为 梁武帝擅长草隶, 推崇草书, 并有《草书状》表达了他对于草书的看法。梁武帝认为草书形式、法度上自由无拘。草书出自于“仓公观鸟迹之措意” 梁武帝亦认为草书有瑰伟奇逸的生命意象, 《草书状》中形容到: 若举翅而不飞, 欲走而不停, 状云山之有玄玉, 河汉之有列星。厥体难穷, 其类多容, 婀娜如削弱柳, 耸拔如袅长松, 婆娑而飞凤舞, 宛转而起蟠龙。纵横如结, 联绵如绳, 流利似绣, 磊落如陵。暐暐晔晔, 奕奕翩翩, 或卧而似倒, 或立而似颠, 斜而复正, 断而还连。若白水之游群鱼, 丛林之挂腾猿;状众兽之逸原陆, 飞鸟之戏晴天;象乌云之罩衡岳, 紫雾之出衡山 宗白华先生认为, 中国书法“表达着深一层对生命形象的构思, 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