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诗人郑道昭行年考述
一 郑道昭的政治道路
郑道昭(455-516)被称为“西伯”,并自称为“中岳仙生”。北魏诗人、书法家。北魏大臣郑羲之子。荥阳开封人 (今河南开封人) 。我国“魏碑体”鼻祖, 被称为“书法北圣”, 南与王羲之齐名, 有“南王北郑”之誉。魏孝文帝时, 历任秘书郎、中书郎、国子监祭酒、秘书监、光州刺史兼平东将军等, 谥曰文恭。史称郑道昭“少而好学, 博览群言……博学经书”, 生性闲适散逸, 喜游山水, “其在二州 (光州、青州) , 政务宽厚, 不任威刑, 为吏民所爱”。
郑道昭出身于世代簪缨的名门望族, “绵荣千载, 联光百世”, 郑氏家族世综文业, 尊崇儒学。东汉经学大师郑兴、郑众父子乃郑氏家族的先祖。郑道昭之父郑羲学识渊博, 是当时著名的学者。郑道昭少时入国子学并得其父指点, 受到了严格的儒家名教的教育。他步入仕途之际, 正值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位时期。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 文化修养较高。他崇尚汉族文化, 积极推行汉化改革。郑道昭以自己的干练、才华, 受到朝廷重视。他立志经世济民, 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 官职节节提升。孝文帝喜欢读书, 笃好诗赋, 爱惜人才, 对于郑道昭的文采尤为赏识, 经常与他饮酒赋诗。太和十九年 (495年) 随孝文帝南征, 在悬瓠 (在今河南汝南) 君臣联句作歌, 史上传为佳话。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景明二年 (501年) , 郑道昭从弟郑思和因参与咸阳王元禧谋逆一案伏诛。郑道昭兄弟也受到连累, “俱坐缌亲出禁”同时罢免了黄门侍郎一职, 改任北海王元详的司徒咨议。此后, 他在政治上失去了朝廷的宠幸。这是他在仕途上遭受的第一次打击。虽然遭到这次变故, 他那经世济民, 为朝廷效力的初衷并未改变。宣武帝正始元年 (504年) , 郑道昭被任命为国子祭酒, 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连年战争之后, “学宫凋落, 四术寝废”, “弦诵阙尔”的烂摊子。郑道昭三次给魏宣武帝上表, 力陈礼义教化“为国之基, 不可斯须废也”的道理。希望重视国子学, 崇尚文治, 重刊石经, 加强对国子学生的教育, “使播教有章, 儒风不坠”。苦心规劝宣武帝“垂心经素, 优柔愤籍”尽快敦营学馆, 制定新的学令, 让天下士子都能入国子学读书。但此时的朝政, 已非太和改革之年。宣武帝一心致力于大造浮屠, 朝政荒弛, 常“升法座于宸闱, 释觉善于曰宇”“每至讲论, 连夜忘疲”。即位不久, 他就在伊阙开凿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 又在洛阳城内兴建豪华的瑶光、景明、永明等大型寺院, 对于修复故都文物, 兴建学馆一事, 宣武帝表面敷衍褒美几句, 实际上并未听从他的建议。一番苦心化作乌有, 他的精神陷入极度痛苦、压抑之中。与此同时, 由于宣武帝的大事提倡, 佛寺、僧人急剧增多。洛阳更是中土佛教的中心, 寺院鳞次栉比, 诵经之声不绝于耳。这与学馆经年关闭, 冷冷清清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对于全国最高学官来说, 不啻是极大的讽刺。郑道昭本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封建官吏, 他亲眼目睹了宣武帝佞佛所造成的恶果:龙门石窟的开凿, 大批寺院的兴建, 耗费了巨额资财, 影响了国计民生;僧人急剧增多, 劳动力大为减少, 造成了田园荒芜。正始四年 (507年) , 尽管郑道昭升任秘书监, 但处境依旧, 再未作出彪炳史册的政绩。他那经世济时的政治热情, 对信念与主张执着的追求化为五彩的泡影。
永平三年 (510年) , 郑道昭出任光州刺史、平东将军, 后又任青州刺史。他在山东期间颇有政绩。史载“其在二州, 政务宽厚, 不任威刑, 为吏人所爱”。到了魏孝明帝熙平元年 (516年) , 郑道昭在山东任满返回洛阳, 再任秘书监, 加平南将军。不久郑道昭病逝于洛阳, 享年62岁, 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 谥曰文恭。
二 文学越界的内容
山东光州为东莱故地。这里地处边陲, 民风淳朴, 山海形胜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久远的道教传统在郑道昭面前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 他很快找到了排遣苦闷的精神武器。郑道昭常于公务之暇, 率僚佐, 携道俗, 徜徉于四山之上, 设斋筑坛, 谈经论道, 吟诗挥毫, 寄情山林, 在摩崖上留下了许多气势恢弘的题刻, 这些题刻合称“云峰刻石”。
郑道昭是北朝较有成就的诗人, 史书中对他的文学才华、政绩政声多有记载。其诗长于写景, 略具清拔之气, 风格与南朝的谢灵运相近, 但今仅存诗4首, 文3篇。他那笔力纵横、挥洒自如、幻想奇特的诗文, 如《论经书诗》《观海童诗》《东堪石室铭》等, 受庄子浪漫主义的影响很大。他善于汲取而不沉溺, 所以能跳出自我矛盾的圈子, 反映了他达观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郑道昭每次出游必尽兴, 从他的一些诗中可窥见一斑。“郑公乘烟至, 道士披霞归” (《咏飞仙室诗》) , 写他与随行早出晚归, 盘桓终日, 乐而忘返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