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59-2017冬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20 B 21 安 徽 省 地 DB34 方 标 准 DB 34/T 2959—2017 冬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seed production of Chinese wax gourd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 10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I DB34/T 2959—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阜阳市园艺学会、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徽省农科院园艺 研究所、蒙城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宣州区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宣州区澄江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宁国 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宣州区五星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童光、葛三建、郭卫勇、严从生、马连军、章照停、沈磊、李工、杨选英、 周梅荣。 1 DB34/T 2959—2017 冬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瓜种子生产的繁种田栽培管理、原种生产、大田用种生产、种子质量检验以及种子 包装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冬瓜常规种、杂交种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你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DB34/T 505 无公害冬瓜生产技术规程 3 繁种田栽培管理 3.1 选用不易受灾的田块;提供有利于种性表现的生育条件,保证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3.2 不同季节栽培的品种应在相应的季节繁殖,设施栽培品种应在相应设施内繁殖,抗性原种应在有 利于相应逆境发生的条件下繁殖。 3.3 杂交制种时,父母本分别集中种植;根据各自的生育期调整开花期,一般父本比母本提早播种 5 d~10 d。 3.4 栽培管理应按照 DB34/T 505 的规定执行。 4 原种生产 4.1 常规种及杂交种亲本 4.1.1 途径 经单株选择、分系比较,再混系繁殖。 也可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 4.1.2 单株选择 4.1.2.1 种植规模 原始群体种植规模不小于 300 株。 2 DB34/T 2959—2017 4.1.2.2 初选 雌花初现时,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生长健壮的单株,并挂牌标记。 4.1.2.3 隔离及授粉 选择茎蔓中部的第 2 朵~第 4 朵雌花繁殖。 于开花前 1 d 下午,选择发育充分、即将开放的花蕾,束扎花冠隔离或套袋隔离。 次日 7:00~10:00, 采摘已隔离雄花, 将其花粉涂抹在同株已隔离雌花的柱头上, 依旧隔离并挂牌 标记,注明植株编号、授粉日期等。 摘除其他非目的授粉雌花。 4.1.2.4 复选 初选单株的果实商品成熟时,选留果形符合本品种特征、易坐果、抗病的单株,并挂牌标记。 4.1.2.5 决选 复选单株的果实生理成熟时, 选留果皮色泽、种子大小颜色等性状符合本品种特征、果柄粗壮的单 株,单株留种。 4.1.3 分系比较 4.1.3.1 种植规模 每一株系种植 30 株~50 株。 4.1.3.2 隔离及授粉 株系间网室隔离,株系内任意授粉。 4.1.3.3 选择及留种 果实商品成熟时,淘汰与本品种差异明显的株系。 果实生理成熟时,保留株系去劣去杂后,混合留种。 4.1.4 混系繁殖 4.1.4.1 隔离 一般采取空间隔离方式,隔离距离 1000 m 以上。 4.1.4.2 授粉 自然授粉或人工辅助授粉。 采取网室隔离方式或环境条件不利于昆虫传粉时,应人工辅助授粉。 4.1.4.3 选择及留种 苗期、开花期、果实商品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分别严格去劣去杂,混合留种。 4.2 采种 4.2.1 种果采收 3 DB34/T 2959—2017 小果型品种于授粉后 35 d~40 d,大果型品种于授粉后 40 d~50 d,采收表面布满白色蜡粉或茸 毛全部脱落的充分成熟果实。 4.2.2 后熟及处理 后熟 10 d~20 d,剖开留种果实, 取出种子, 置于洁净的非金属容器中,自然发酵 12 h~24 h 再淘洗。 4.2.3 种子干燥 将洗净后的种子置于凉席等上,摊薄晾干,不应置于水泥地上烈日暴晒。 5 大田用种生产 5.1 常规种及亲本自交系 隔离距离 50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