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先生论李不封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敏先生论李不封侯 关于西汉著名将领李继光没有封侯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最近高敏先生又著专文进行分析,我们在这里谈点不同看法。 一、 “数与妇人敌战”,还是“数与妇人敌战”,还是“数与妇人敌战”? 高先生认为“李广难封”的真正原因之一是“嫉贤妒能的人对李广进行诬蔑陷害”,而这个人就是公孙昆邪。因为他向景帝说过:“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高先生说:“就是这样,李广的才能,招来了‘自负其能’的谤语,他的同匈奴力战,反而成了他想投降匈奴的罪证。”从事理上估计,诽谤陷害李广的人,不一定没有,但把公孙昆邪的这些话看成是诬陷的根据,就难以使人信服了。 公孙昆邪的这些话,见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是他哭着对景帝说的。谁读了,谁都觉得他是在爱护李广,不会认为是进谗的。高先生抛开“天下无双”的推崇,只揪住“自负其能”与“恐亡之”说话。公孙昆邪是说了李广“自负其能”,但自负其能不是用来欺君犯上,拥兵自重,而是借此“数与虏虎敌战”,卫国保家,顶多是说他有一个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爱的)弱点,决不是诬蔑陷害他的为人。至于把“恐亡之”解释成为恐怕他“想投降匈奴”,就更加说不过去了。首先是逻辑上不可通。他“数与虏敌战”,怎么能担心他投降匈奴呢?照此推理,就该不派人抗御匈奴入侵了。频繁与强敌打仗,担心的只能是我军伤亡,失去一员猛将,所以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亡之”为“失掉他”,这是广大读者所能接受的。这里的“亡”是丧亡、伤亡的亡,不是逃亡的亡。亡之,即使之伤亡,导致他的伤亡。此“亡”犹“王一动而亡二姓之帅”的“亡”(《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公孙昆邪《史记》、《汉书》都无传,很难断定他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恰恰相反,我们查到的史实,倒有一个他能荐贤的证据。晁错是一个有用之材,可惜被景帝错杀了。推荐晁错的就有公孙昆邪,他当时正做陇西太守,事见《汉书·晁错传》。另外还有几点,也是我们觉得有疑问的。高先生的意思是:李广原是上谷太守,经公孙昆邪那么一进谗,景帝便徙李广为上郡太守了,从此“辗转边郡四十余年”(只有十余年,说四十余年,误),失去了封侯的机会。照这么说,第一,上谷不是边郡;第二,上郡没有匈奴入侵。如果有,那不同样要敌战,同样担心他投降匈奴吗?第三,守边郡的人就不能封侯。事实却不是这样,当时“数与虏敌战”之处,不可能是内地。《李将军列传》明载:“匈奴大入上郡”,李广为太守,与之接战。守边郡也有封侯的,如众利侯郝贤,“以上谷太守四从大将军击匈奴,首虏千级以上,侯”。邳离侯路博德,“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击左王,得重会期,虏首万七千二百人,侯”。(《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既然拿不出公孙昆邪诬陷李广的材料,高先生接下去说的话也就失去了依据。他说公孙昆邪虽然失侯,公孙昆邪的儿子公孙贺、同乡公孙敖勾结卫青,仍然继续陷害李广。证据是公孙贺无大功而再侯,卫青以他的朋友公孙敖取代李广为前将军,欲其有功。公孙贺有功无功应当另外讨论,就算无功为侯,也不’见得就是陷害李广。以公孙敖为前将军而不用李广,勉强说得上陷害二字,但这也扯不到公孙昆邪头上去,仅仅因为他们都是义渠人就这么说,不显得牵强过分了吗? 二、 李某在汉任后,已在功能发挥上取得重点作用 李广难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来说,一是他的战功本就不多,二是在对匈奴的进攻战中连遭失败,就是所谓“数奇”。 先说第一点。李广历事文、景、武三朝,他的战绩,据《史记》所载,主要是在文、景时期。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以平民百姓从军,勇敢杀敌,做了中郎,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待遇已经不薄。当时文帝说过:“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说者把这些话作为李广当封的理由,其实这话只不过是对李广“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的嘉许。要按功行赏,这时就谈李广封侯,是过早了一些。文帝的话,我们下面还要分析。 李广一生唯一可以封侯的机会是击吴楚军。景帝时十八人封侯(王子、外戚及随父封的除外),其中以匈奴王降而封的八人,以父死于王事而封的四人,其余六人都是以击吴楚功或以他事连击吴楚功一起算而封的。这六个人是:栾布、卫绾、程嘉、公孙昆邪、苏息(史表作嘉)、直不疑。栾布在高帝时已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相、将军。卫绾文帝时即为中郎将,勤勉谨慎,以击吴楚功拜为中尉,后三年,复以军功封建陵侯。程嘉以将军击吴楚,用江都相侯。公孙昆邪以将军击吴楚,用陇西太守侯。苏息以将军击吴楚,用赵相侯。直不疑以御史大夫侯,前有将军击吴楚功。栾、程、公孙与苏息都以将军资格参加平叛,获功较多可知。卫、直二人并不完全由于领兵与叛军作战,以后还有他功累计,才得封侯。李广当时以都尉参战,虽有取旗之功,其资历与功劳,显然不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