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普氏原羚的生存状态与保护策略.docxVIP

青海湖普氏原羚的生存状态与保护策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湖普氏原羚的生存状态与保护策略 1875年,俄罗斯博物科学家普列瓦尔斯基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牧场发现并命名了普氏原生动物。普氏原羚全身黄褐色, 臀斑白色。仅雄性有角, 双角角尖相向钩曲。栖息于山间平盆地和湖周半荒漠地带, 以数头或数十头为群, 冬季往往结成大群。以莎草科、禾本科及其他沙生植物为食。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 普氏原羚除了面临寄生虫侵扰、饮水困难、野狼捕杀等生存危机外, 从20世纪90年代起, 牧民为保护草场而设置的网围栏已经对普氏原羚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曾经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 如今普氏原羚只分布于中国青海省, 包括青海湖周围, 以及天峻县和共和县等。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 青海湖普氏原羚之间的命运 根据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 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数量不超过600只。目前, 这些普氏原羚艰难地生存在青海湖周边10个分散的区域, 种群之间因为各种阻隔而得不到任何交流。 居住在青海湖湖东小泊湖湿地的藏族牧民说, 20世纪50年代, 牧民们草场周围有成群结队的普氏原羚, 现在却很难见到了。南加为了保护普氏原羚, 如今已经成为保护普氏原羚的环保志愿者。 当俄罗斯博物学家普热瓦尔斯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欣喜地发现这一物种的时候, 他不会想到, 在百年后, 这个新奇物种会遭遇如此悲惨的命运。 作为普氏原羚家族最后避难所的青海湖也没能安宁多久。20世纪90年代, 青海湖地区草场承包到户后, 牧民大面积使用网围栏, 普氏原羚赖以生存的草场再次被人为分割, 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 牧业的发展很快将普氏原羚逼到狭窄的空间偷生。它们面临没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困境;铁路、公路阻隔了其种群间自由地迁移和交流, 种群繁衍遭遇重大挑战;网围栏使普氏原羚随时面临被挂死的命运, 也使得更多个体死于天敌之口。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蒋志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普氏原羚携带了大型优秀哺乳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的特殊基因库, 如果灭绝, 将对地球自然生态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引导民族协商、环保、自然大学等社会力量参与普氏原羚保护 有2位中国科学家一直在保护和研究普氏原羚, 他们分别是蒋志刚和吕植。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蒋志刚研究普氏原羚十几年, 填补了国内普氏原羚研究的很多空白。2004年, 蒋志刚撰写了《中国普氏原羚》一书, 书中全面总结了普氏原羚研究进展, 还探索了普氏原羚的保护问题:目前的草场管理方式对普氏原羚产生了哪些影响?当地社区在普氏原羚的保护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工繁育在拯救普氏原羚中应起到什么作用……这本书成为保护普氏原羚的重要依据。 谈起普氏原羚保护, 蒋志刚说, 要想保护这个物种, 就必须建立保护区, 但这样会损害牧民的权益, 需要政府出面制定补偿计划。 “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在现有的普氏原羚栖息地建立保护区, 对牧民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完全拆除网围栏, 让普氏原羚能相对自由地生活。”蒋志刚说。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偶然间与普氏原羚结缘。为搞清楚威胁普氏原羚生存的主要原因, 以及网围栏对普氏原羚有何具体影响, 她曾经指导学生对上千公里的网围栏做了细致的徒步调查。 通过调查, 吕植的团队发现, 只要网围栏高度能降低, 对普氏原羚的伤害就能减少。吕植还注意到, 网围栏和青藏铁路将本来分散的普氏原羚种群分割得更加支离破碎。 基于已有的调查, 吕植带领民间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青海湖周边开展社区动员, 探索拆除网围栏会对牧民产生哪些影响, 他们计划用补偿的方式去应对去掉网围栏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谈起普氏原羚保护, 吕植经常用“紧迫”一词来形容。她觉得普氏原羚和牧民之间完全是一种竞争关系, 而且越来越剧烈。 吕植说, 作为草场的分界线, 也为了限制别家牛羊跑到自己草场里吃草, 带有刺丝的网围栏延伸到青海湖周边的每一个地方, 草原从此有了主人, 但它真正的主人普氏原羚却渐渐地被边缘化。 “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是目前普氏原羚生存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吕植说。 青海当地政府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保护普氏原羚的重要性。据了解, 青海省林业厅在普氏原羚部分栖息的地方建立了保护站,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为了尝试解决网围栏阻挡普氏原羚的问题, 青海省还开展了普氏原羚绿色通道建设,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此外,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成立了普氏原羚救护中心, 开展普氏原羚救助和人工繁殖工作, 对普氏原羚的数量增加起到积极作用。 “但显然, 在成立专门的保护区和解决栖息地分割等核心问题上, 政府还需大有作为。”吕植说。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一直在琢磨如何推进“普氏原羚民间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他们希望通过依托社会力量, 租下更大的草原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