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大山包黑颈鹤对旅游干扰的行为反应研究
?
?
向丹凤,王金亮,钟兴耀,边彦朝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昭通657000)
云南昭通大山包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国际重要湿地”,以其独特的湿地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一级保护的濒危物种黑颈鹤[1]闻名。随着城区至大山包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完成,交通的便捷带来了省内外游客的剧增。2009年以来,每逢周末,来自重庆、成都、自贡、宜宾和昆明等地的自驾车游客明显增多,给保护区生态保护带来较大的压力。游客的干扰行为对越冬期黑颈鹤产生的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利用野外直接观测法和实验分析法两种方法对黑颈鹤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进行了实验研究,为黑颈鹤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乡境内,保护区总面积19200hm2,其中核心区8686hm2。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海拔多在3000~3200m,属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植被主要为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分布地点较多,多属于亚高山湖泊、水库和沼泽化草甸湿地,这些湿地冬季水位下降,浅水区面积增加,为黑颈鹤提供了良好的越冬栖息地。是已知的最大最集中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是候鸟越冬的天堂。
2 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在Excel2010和Spss 20.0中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游客人数与警戒距离及惊飞距离的关系;噪音分贝与警戒距离的关系。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分别分析喧哗、摄影、行走等因素对黑颈鹤的行为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并用非参数多个独立样本检验不同干扰情况下,对黑颈鹤最小接近距离的影响是否具有明显差异[2]。
3 结果分析
3.1 最小接近距离实验结果分析
在样本分布统计过程中,首先采用Q-Q图分别对不同干扰条件下黑颈鹤的警戒距离、惊飞距离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将不同的干扰类型分为一人、两人或多人行走三种方式。检验结果大致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可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干扰因子对黑颈鹤警戒距离、惊飞距离的影响。本实验共进行352次,由表1、图1可以看出,一人行走惊飞距离均值为62.51m,两个人行走惊飞距离均值为63.52m,多人行走惊飞距离均值为76.45m;一人行走警戒距离均值134.00m,两人行走警戒距离均值145.65 m,多人行走警戒距离均值154.86 m。不同干扰人数测定的最小接近距离差异不大。警戒距离是惊飞距离的2.19倍。
表1 惊飞距离、警戒距离统计数值表
表2 不同干扰人数黑颈鹤行为反应方差分析表
偏相关分析用于计算两个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以利于更准确地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的干扰类型与黑颈鹤的行为反应具有相关性;表2表明黑颈鹤惊飞距离在3个小组间无显著差异(P=0.738>0.05),表明3种干扰人数对其惊飞距离无显著影响;黑颈鹤警戒距离在3个小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61>0.05),表明3种干扰人数对其警戒距离无显著影响。但惊飞距离F=0.305;警戒距离F=2.836说明,这些因素 (分类变量)对因变量是有显著影响的[3],因素的不同水平会影响到因变量的取值。这种结果说明是由于几种因子交互作用产生了显著影响。
3.2 干扰类型及结果分析
对野外直接观测的结果分析中,首先采用P-P图对3种干扰类型条件下黑颈鹤的警戒距离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从图3可以看出各点呈对角直线分布,表明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用F检验分析喧哗、摄影、行走对黑颈鹤警戒距离的影响。并将这3种干扰类型分为3组,分别用1、2、3表示。从表3、表4、图3可以看出,干扰次数661次,其中喧哗483次,摄影126次,行走52次。喧哗警戒距离均值为40.56m,摄影警戒距离均值为34.73m,行走警戒距离均值为36.26m;喧哗分贝均值为66.70dB,摄影分贝均值为59.32dB,喧哗分贝均值为58.78dB。游客的喧哗比例最大,占73.10%,黑颈鹤对喧哗的反应距离大于摄影和行走。
表3 不同干扰类型警戒距离统计数值表
表4 不同干扰类型噪音分贝统计数值表
表5 黑颈鹤警戒距离与变量的相关性
采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分析黑颈鹤警戒距离与变量的相关性,并用Two-tailed双侧显著性检验方法对其检验。把噪音分贝、鹤数量作为自变量,警戒距离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法假定方差齐性,并用T检验进行各组均值配对比较。从表5可以看出,分贝、警戒距离、鹤数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从表6、表7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噪音分贝(P=0.000<0.05)、鹤数(P=0.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