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对比研究.docxVIP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对比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对比研究 龙门山褶皱带是青藏高原东缘的研究中国中、现代大陆结构的中心区域(黄昆清等,1987;徐志琴等,1992;赛格罗等等,1984;穆加尔等,1985)。它被关闭在中国北方、扬子和羌塘大陆块的连接结构之间(图1)。显生宙以来川西和龙门山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陆-陆碰撞事件。即,三叠纪晚期华北陆块、羌塘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以及新生代早期的印-藏碰撞(许志琴等,1992;Sengor et al,1984;Mattauer et al,1985)。这两次碰撞在川西和龙门山地区造成了两次强烈的褶皱-逆冲构造作用和地壳缩短变形,同时也产生了两期前陆盆地和前陆褶皱冲断带。在龙门山的西侧是由中上三叠纪深海相复理石组成的松潘—甘孜盆地,素有中国“地质百慕大”的称号(许志琴等,1992)。尹安和聂上游(Yin et al,1993)将松潘—甘孜盆地鉴定为一个古老的残余洋盆地。龙门山东南侧的川西盆地被认为是一个晚三叠纪时期由于松潘—甘孜海盆封闭所产生的周缘前陆盆地(Lu et al,1990;罗志立等,1991,1992,1998;许志琴等,1992;Burchfiel et al,1995;刘树根等,1995,2001)。羌塘陆块和义敦岛弧围绕在龙门山和松潘—甘孜的西南缘。在东北龙门山与米仓山褶皱带(属于秦岭造山带的一部分)相交汇。北东走向的龙门山发育有复杂多样的褶皱冲断构造,作者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二维地震剖面构造分析,揭示了龙门山中生代和新生代两期前陆褶皱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并对比和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以及变形时间的差异性。 1 逆冲推覆动力学分析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主要由一系列逆冲岩片和推覆体组成。这些逆冲岩片和推覆体的主导运动方向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于扬子克拉通之上。无论从构造变形,还是从地层发育特征上来看,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南、北两段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图2)。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出阿尔卑斯型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变形;然而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新生代变形尤为突出。 1.1 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属性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大致从广元到安县一带,主要出露的是被强烈褶皱和冲断变形的古生界和三叠系。根据逆冲断层系的厘定、变形构造特征并结合地层单元之间的叠置关系,龙门山北段地表构造从东北向西南可以划分出三个基本的构造单元:轿子顶推覆体、唐王寨推覆体和冲断前锋构造带(图1)。其冲断前锋构造包括了矿山梁、天井山、青林口和中坝等典型背斜构造。 地震测线L55是目前穿越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唯一的一条地震剖面,剖面A就是根据这条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所作的构造剖面(图2)。从剖面A可以看出,龙门山北段主要有一些推覆逆冲的构造岩片所组成,类似于阿尔卑斯和喀尔巴契的逆冲推覆构造带(Burchfiel,1995)。在剖面A的西端显示的是走向北东的青川断裂带,它分割龙门山与松潘一甘孜盆地,构成龙门山北段的西部边界断层。青川断裂的西侧断层向西逆冲,东侧断层向东逆冲,组成正花状构造,反映出走滑挤压的特点。沿这条断裂带的观察表明,它以脆性破裂为主,发育宽度不等的断层泥和破碎带。断层面上可见指示左行走滑逆冲运动的斜向擦痕和水平擦痕。因此,作者认为青川断裂是一条与龙门山造山带近于平行的左行走滑挤压断裂带。 轿子顶推覆构造位于青川断裂与北川断裂之间,它主要有两个逆冲岩片叠置而成。这两个逆冲岩片都携带着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及其上覆的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自北西向南东方向发生大规模的逆掩推覆运动。由于志留系主要由厚层砂页岩组成,作为上部逆冲岩片的轿子顶推覆体沿着下部逆冲岩片的顶部志留系页岩层拆离滑动,在志留纪地层中造成复杂的紧闭的同斜褶皱。唐王寨推覆体在地表出露为厚层志留系—泥盆系地层构成的大型向斜构造,局部出露有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唐王寨推覆体之下的逆冲岩片由一套完全不同于上覆逆冲岩片的古生代地层组成。这套地层发育不完整,多处缺失志留系和部分泥盆系,总体沉积厚度较薄。在整个龙门山地区普遍存在着这样两套完全不同的古生代地层。一套厚度较薄且层序发育不完整,与川西盆地内部的古生代地层极为相似,二者呈渐变过渡关系,作者认为这套地层代表了扬子克拉通西部边缘的沉积特征,将其归属于原地或者半原地系统;另一套指厚层志留—泥盆系地层,并具有浅变质的特点,与松潘—甘孜盆地西部出露的古生代地层十分相似,按照自北西向南东的主导运动方向,作者将这套较厚的古生界地层组成的逆冲岩片,归入外来系统。由此可见,马角坝断裂以西的唐王寨推覆体、轿子顶推覆体及其下伏逆冲岩片都属于外来的逆冲推覆构造,可能来自青川断裂西侧的松潘—甘孜盆地;而唐王寨推覆体的下伏岩片以及马角坝断裂以东的逆冲推覆岩片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