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豆荚野螟对豇豆不同器官的产卵选择性研究
?
?
田 忠, 汪海洋, 王小平
(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0)
豆荚野螟对豇豆不同器官的产卵选择性研究
田 忠, 汪海洋, 王小平*
(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0)
豆荚野螟对寄主不同器官具有产卵选择行为,已有的产卵选择性研究尚未明确豆荚野螟对寄主花、蕾以及其他器官的产卵选择性差异。本研究调查了盛花初期和盛花期豇豆花、蕾、茎尖、叶片和豆荚上豆荚野螟的卵粒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室内豆荚野螟对盛花期豇豆器官的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有54.1%的卵粒分布在盛花期的豇豆蕾上,并且蕾上的平均卵量显著高于花、茎尖、豆荚和叶片上的卵量。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豆荚野螟对寄主不同器官具有显著的产卵选择性,进一步明确了豆荚野螟偏好于在寄主蕾上产卵的特性,为豆荚野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豆荚野螟; 豇豆; 产卵选择
许多植食性昆虫对寄主的不同器官具有显著的产卵选择行为[1-2],雌虫通过选择适宜的产卵场所来保证后代的存活和生长发育,使得其种群得以延续[3]。探明植食性农业害虫的产卵选择规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下一代虫口基数,减轻农业经济损失[4]。因此,研究植食性昆虫尤其是农业害虫的产卵选择行为一直受到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豆荚野螟Marucavitrata(Fabricius)别名豇豆荚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豆类蔬菜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5-7]。豆荚野螟多在寄主的花(蕾)上产卵[8-11],其初孵幼虫钻入花器吐丝结成虫苞,高龄幼虫钻蛀并取食豆荚造成危害[12-13]。田间调查豆荚野螟卵粒在豇豆Vignaunguiculata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大部分卵粒分布在花托[6]、蕾[10]或花萼凹陷处[11],少量卵粒分布在茎尖、叶片或豆荚上[14]。这些研究结果暗示了豆荚野螟对寄主不同器官具有产卵选择性,且对花或蕾的选择性最高。Jackai[9]的研究表明,田间约50%的卵粒分布在豇豆花和蕾上,但花上的卵量高于蕾,而Sharma等[10]报道,蕾是豆荚野螟最佳的产卵地点。因此,豆荚野螟对寄主花和蕾等器官的产卵选择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本研究调查了田间豇豆上豆荚野螟卵粒的分布情况,并在室内研究了豆荚野螟成虫对豇豆不同器官的产卵选择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虫源及饲养
2010年7月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农场(114°06′E,30°59′N)的豇豆田块中,采集豆荚野螟的老熟幼虫,利用人工饲料在室内饲养扩繁,建立实验室种群。饲养温度为(27±1)℃,光周期L∥D=14 h∥10 h,相对湿度(RH)60%±10%。人工饲料配方和具体饲养方法参考Wang等的研究[15]。
1.2 试验方法
1.2.1 豆荚野螟的卵粒在豇豆不同器官上分布的田间调查
为了解豆荚野螟对寄主器官的产卵选择性,于豇豆盛花初期(2015年7月18日)和盛花期(2015年8月2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农场调查豇豆植株上豆荚野螟卵粒的分布情况。田间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样点分别摘取已开放的花(带花梗)、未开放的蕾(带花梗)、长约5~10 cm的茎尖、叶片和长约5~10 cm的豆荚各30个带回实验室,在体视显微镜(SMZ-t4,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下统计各器官上的豆荚野螟卵粒数量,计算样本器官携卵率[14]。
携卵率(%)=[携带豆荚野螟卵粒的样本器官数/供试豇豆器官的总样本量(150)]×100。
1.2.2 豆荚野螟对寄主和非寄主的产卵选择性
豆荚野螟产卵选择性试验在纱网养虫笼(长×宽×高=50 cm×40 cm×30 cm)中进行。将不同的植物器官用细线分别悬挂在纱网养虫笼中,悬挂高度为养虫笼高度的一半,用于豆荚野螟产卵选择性试验。
为明确产卵选择性试验装置的有效性,首先比较豆荚野螟在上述产卵装置内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从田间摘取新鲜的豇豆(寄主植物)蕾及叶片、茄子Solanummelongena(非寄主植物)蕾和甘薯Ipomoeabatatas(非寄主植物)叶片若干带回室内,并用保鲜膜包裹湿棉球对植物器官保湿。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器官,选择没有豆荚野螟卵粒的植物器官进行此试验。试验设置三个处理,即分别在产卵装置中同时悬挂新鲜豇豆蕾和茄子蕾各一朵、新鲜豇豆叶片和甘薯叶片各一片、新鲜豇豆蕾一朵和甘薯叶片一片,供豆荚野螟选择产卵。前期研究发现,豆荚野螟4~5日龄雌虫具有最高的交配率,并且其产卵高峰期在暗期开始后1 h内(未发表数据),因此本试验在暗期开始前将1头已交配的4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