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左思的楚辞观
左思是西晋文坛上的重要赋。然而,他的赋只有《三都赋》(三卷)、《白首赋》和《齐都赋》(已不复存在,仅留下几个片段)。他以《三都赋》响名于当时, 赢得了“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 因而《三都赋》成为后世人们研究左思的重要方面之一。前人对左思的辞赋观问题探讨的较多, 但有关左思辞赋观产生的深层原因却缺乏系统的专文论述。基于此, 本文将尝试论之, 以便对左思及其辞赋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 以“义则虚而无”为本,尚真尚实
左思没有专门的辞赋理论著作, 他的“求真尚实”的辞赋主张主要反映在其《三都赋序》文中, 其序曰:
“盖诗有‘六义’焉, 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 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 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 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 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 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 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 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 以为润色。若斯之类, 匪啻于兹。考之果木, 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 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 于义则虚而无徵。且夫玉卮无当, 虽宝非用;侈言无验, 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 作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 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 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 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 各附其俗;魁梧长者, 莫非其旧。何则?发言为诗者, 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 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 《虞书》所著;辩物居方, 《周易》所慎。聊举其一隅, 摄其体统, 归诸诂训焉。”
左思的文学思想及辞赋观念在这段序文中非常显豁地呈现出来了。他要求辞赋的文本描写要符合实际情况, 即主张“求真尚实”。与此同时, 他批评了汉代的辞赋大家司马、扬、班、张的赋作失实的现象, 认为是“假称珍怪, 以为润色”是不可取的。我们也知道汉赋是“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的, 它常运用夸饰手法, 写得气势磅礴。正如袁济喜先生指出:“大赋的雄浑壮阔的气势, 还得力于它那奇谲瑰怪的夸饰手法。汉赋在体物写志时, 大量地运用夸饰手段, 使描摹的事物鲜明、生动、熠熠可观。”然而, 汉赋的过于夸饰往往给人一种“虚夸失实”的感觉, 左思正是这样认为的。他指出“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 览者奚信?”“且夫玉卮无当, 虽宝非用;侈言无验, 虽丽非经。”因为缺乏真实的内容, 再美的东西也是无用的。这些都充分地显示出左思尚实、实用的辞赋观念。左思对这种现象还作了一番深刻、细致的分析, 认为是“积习生常, 有自来矣”。所以他倡导要改变这种风气。
左思将其辞赋观反映在《三都赋序》之中, 而在《三都赋》的创作之中身体力行他的理论主张。他作赋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 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因为左思从小就博览了各种书籍, 他在《咏史诗》 (其一) 中讲到“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书”。当然, 他还是会遇到不懂的事情, 当他不知道蜀地真实的情形时, 他“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可见他是个极认真之人。
二、 词典思维产生的原因
左思提出“求真尚实”的辞赋观念, 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 下面将尝试论之:
(一) “三都”赋风的内容为人所知
人们看待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有多大, 需要看该文学作品是否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汉大赋重于虚张声势, 讲究场面的宏伟, 这也有它存在的原因的。袁济喜先生说:
“大赋的基本特点是‘润色鸿业’、‘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 带有很大的服务于帝王与封建王朝的特点, 为了满足帝王审美心理的需要, 汉大赋往往张大其事, 以夸饰的笔调描摹山林原野、宫苑池圃、出巡田猎等。汉代盛行神仙道教学说, 楚文化的影响还很大, 它给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也是促使包括汉代辞赋在内的艺术重视夸饰与幻想的文化环境。”
汉赋符合汉代帝王的审美心理, 然而这种现象却受到汉代扬雄的批判, 他在《法言》中认为是“劝百讽一”的。晋代人们也渐渐不喜欢这种赋风, 这说明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改变。人们开始注重客观实际, 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怀有极大的好奇心理。如《晋书·张华传》记载:
“华强记默识, 四海之内, 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 华应对如流, 听者忘倦, 画地成图, 左右属目。帝甚异之, 时人比之子产。数岁, 拜中书令, 后加散骑常侍。”
从中可以看出名重一时的张华由于博闻强识, 对各地的风物等事情都了如指掌, 赢得了皇帝的赏识器重, 并很快升了官;同时他也满足了世人的好奇心, 得到了世人的称赞与羡慕。左思对时代的心理和审美情趣有着极强的洞察力, 因此, 他提出的辞赋观念就吻合了时代的心理, 满足了人们在地理知识逐渐丰富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