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外师再造,中法心源的艺术表现
图像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自然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后者是前者的动能反映和艺术加工产物)。它是内部和外部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
自然形象的内容,就是现实界事物本身的内在本质。其形式,就是显示内在本质的外在现象。
艺术形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其一,为所反映的对象,可称客观方面的内容。其二,为作者对于那些对象的感受、认识和评价,可称主观方面的内容。我国传统画论所谓“外师造化,中法心源”,盖即指此。“造化”与“心源”矛盾统一起来,乃为艺术形象的全部内容。
至于艺术形象的形式(这儿说的是“艺术形象”的形式,不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后者乃指作品的体裁、样式、格调等),不言而喻,就是用以表现上述内容的艺术形象之可感觉的方面,就是构成具体艺术形象的诸形式因素——即其色、线、形、音等的总合。例如,绘画的笔墨(包括色、线、形)、章法(构图);音乐的旋律、和声、曲式;文学的字、句、章节和音韵;舞蹈的步法、动作、姿态与表情;建筑的布局、体形、立面、空间、色、线及装饰;雕塑的外廓、体、面、凹凸和色、线;工艺美术的造型、色彩和纹样;书法的点划、间架与分行布白;戏剧的台词、唱腔、科白、身段、台步、动作、表情、脸谱、服装、化装、道具、布景、灯光、效果,等等,都是构成艺术形象之形式方面的必要条件,而非其充足条件。质言之,没有它们,诚然不可能构成任何艺术形象,仅有它们,也还不可能构成任何艺术形象。所有以上一切形式因素,只有按照一定规律(例如语法修词与音韵学规律,色彩学规律,和声学规律……等等),这样那样地结合起来,并且因而表现这种那种的内容,才能构成一定艺术形象,它们本身也才可以成为某种艺术形象的形式。否则,不算艺术形象的形式,只是空洞、抽象的、无意义、无生命的笔迹、墨沈、色痕、声响……等等而已。
既然形式不等于形象,同时,一切事物的美(及丑)都是事物(包括现实事物与艺术作品)的形象之性质,那末,显而易见,如果认为孤立起来的单独形式方面也能有美(及丑),必然就是形式主义的美学观点。
不消说,我们虽然反对形式主义,却并不是连形式也要因噎废食地一起反对掉。就艺术来说,当然绝对不是只重其所描写表现的内容,不重用作描写表现之手段的形式。不是只重写什么而不重怎样写。不过,我们重视艺术内容同时重视“艺术形式”之所谓“形式”,却并不是指作为整个艺术形象之一方面构成因素那种纯粹外表诸条件,实际是就艺术形象本身作为反映客观现实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之形式那种意义的“形式”而言。故对“艺术形式”的重视,绝不同于片面只对孤立起来而脱离内容的所谓纯粹外表形式之“美”的追求,不是只去抽象地、无目的地专门讲求华而不实、甚至不知所云无所描表的笔法、墨法、发声法、配器法、指法、刀法、句法、章法,等等。须知凡为笔墨而笔墨的那种笔墨,为发声而发声的那种发声,以及诸如此类纯技术,虽亦可以算是创造各种美的艺术形象之形式方面构成因素的基本功,但是它们所能达到的,最多无非仅使构成艺术形象之形式方面的那些外部材料或外在元素好看、好听罢了。它们既不可能因而保证必然创造得出真正美的艺术形象,尤其更不等于它们本身就是美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总之,美(及丑)乃属于事物形象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它既不是属于事物形象之形式那一单方面构成因素所能单独具有的一种性质,同时也不是属于事物形象之内容那一单方面构成因素所能单独具有的一种性质。简言之,美(及丑)既非只在事物的内容方面,也非只在事物的形式方面,而乃在于有诸内而形诸外的、作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矛盾统一体的形象中。
辨清以上这一点有极重要的意义。由此足以明确:就艺术创作来说,虽然“艺术形式”的美(指艺术的描写表现形式,亦即“艺术形象”的美),不可不讲求。然而,如果专门片面讲求什么艺术的“形式美”,那便大错而特错了!
讲求艺术形式的美,就是讲求艺术描写表现的美,就是要把艺术的内容,描写表现得美,而不能描写表现得不美,其实就是讲求美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而不是别的意思。
既然只有形象(包括自然形象与艺术形象)才能具备美或不美的美学特性,一切孤立起来尚未构成形象的形式诸因素,都还不能具备美或不美的美学特性,那么,是不是说,即使已经成为这种那种形象之实际构成条件的那一方面形式诸因素,也是完全“中性”的,也不具备美或不美的美学特性,也无美不美之问题呢?不是的。凡在后一场合,因为它们已是某种美或不美的形象之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乃与孤立起来的情况根本不同了。显然不应当否认:凡是构成画上某种事物之美妙形象的笔墨,在其作为形成美妙形象之笔墨的限度内(注意:只能在此限度内),那种笔墨本身也就必然同时是美的了。换言之,即其美乃既在其形象,同时也在其笔墨。譬如一座建筑物,其美固然存在于其整个建筑形象中,但是建筑形象的美,难道能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