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导致皮损和严重的神经痛。此外,即使皮损消失后,也会留下顽固的神经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则可高达50%~85%。带状疱疹急性期可以引起剧烈疼痛, 而且后遗神经痛可持续轻则数月, 重则数年,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 因此寻找优势的临床镇痛方法以及预防PHN发生的干预措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题组采用多种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 在带状疱疹疼痛以及PHN发生率的干预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为针灸医师提供临床参考。 1 病人纳入试验情况 采用中央随机方法, 由国家药品临床研究中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GCP中心) 承担中央随机、分配隐藏、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来源于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 成都、广州、武汉三个中心共九家医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皮肤科的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共有500例病人纳入临床试验, 其中A组94例, B组94例, C组91例, D组95例, E组95例病人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均为年龄在18~70岁之间, 病程1~7d, 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五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包括年龄、体重、不适病程、疼痛病程、出疱病程、单项症状等)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网穴单次给药,以正东南角分布 所有治疗组均为每日治疗1次, 共治疗10次。其中针灸治疗组每次30 min, 取穴均是阿是穴 (病变皮损处) 、夹脊穴 (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 背部, 后正中线棘突下旁开0.5寸, 只取患侧的夹脊穴) 、双侧支沟穴、双侧后溪穴。 2.1 周围神经针刺联合针刺 操作方法:①围针刺:患者取卧位, 常规消毒后, 在距皮损边缘0.2 cm处用30号1.5~2寸毫针进针, 针尖朝向皮损区中心, 呈15°角, 沿皮下围刺, 针距约为1~2 cm (每簇针数多少与皮损范围大小成正比, 皮损范围直径3 cm以下, 按周围神经走向前后各一针, 直径3~5 cm可6~8针, 直径5 cm以上则10~16针为宜) 。针刺入后留针30 min, 每天1次。②电针夹脊穴:用30号1.5~2寸毫针, 针身与皮肤呈45°, 向脊柱方向进针深度0.8~1寸;针刺得气后, 接韩氏穴位刺激仪。同一输出的负、正两个电极分别接到病变对应神经节段上下各一节段的两处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用30号1~1.5寸毫针, 针身与皮肤呈90°, 进针深度0.8寸。针刺得气后, 接韩氏穴位刺激仪。同一输出电极的负极接一侧支沟穴, 正极接同侧后溪穴。电针刺激参数:采用直流电, 疏密波, 频率为2/100 Hz, 2~5 mA, 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通电30 min后出针。 2.2 基础针刺组棉 操作方法:①铺棉灸:患者取卧位, 将阿是穴充分暴露, 用活力碘常规消毒, 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 (薄棉片中切勿有洞眼) , 约3 cm×3 cm×0.2 cm大小棉片, 铺在阿是穴上, 用火柴点燃棉花, 棉花迅速燃尽, 此时患者只有轻微的烧灼感, 每次施灸3遍。②围针刺:行铺棉灸术后, 在已选阿是穴上, 局部进行围刺, 方法同基础针刺组。1次/d。③夹脊穴、支沟穴和后溪穴针刺方法同基础针刺组。 2.3 针刺围刺方法 操作方法:①火针:患者取卧位, 在已选阿是穴上用活力碘消毒, 点燃酒精灯, 左手持酒精灯, 右手持中粗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 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 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 cm, 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 先刺早发的疱疹, 每次选择3~5个, 每个疱疹针刺2次, 术毕挤出疱液, 按压约30 s, 涂上一层万花油。②围针刺:行叩火针术后, 在已选阿是穴上, 局部进行围刺, 方法同铺棉灸疗法中围针刺。③电针:夹脊穴、支沟穴和后溪穴针刺方法同铺棉灸疗法中电针刺。 注:如无疱疹、无疼痛则停止火针治疗。无疱疹有疼痛需要继续火针浅刺, 直至疼痛消失。 2.4 基础针刺组 ①叩刺拔罐: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 充分暴露患处, 局部常规消毒, 再以消毒后的梅花针叩刺阿是穴 (各簇水疱群间皮肤) , 以局部微渗血为度, 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 迅速拔按在刺络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 min, 出血3~5 ml, 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 视疱疹面积大小, 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②围针刺:行叩刺拔罐术后, 在已选阿是穴上, 局部进行围刺, 方法同基础针刺组。每天1次。③电针夹脊穴、支沟穴和后溪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