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权剪叉算法的复杂寒热证候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权剪叉算法的复杂寒热证候分析 热知识是中医验证中“十大问题”中的一个。冷和热是“八条原则”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医辨证的深入理解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证素辨证能准确识别复杂寒热证候,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 1 证素是中医辨证的核心 由朱文锋教授提出的证素辨证,旨在创立一种临床操作简便的辨证方法。证素,指辨证的基本要素,它是通过对“证候”(症候、体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中医辨证是以症为据、识别证素、组成证名。这既是3个思维认识层次,也是辨证的原理、辨证的规律,三者的前后次序不可混乱,证素起着承前启后的关联作用。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均是围绕着“病位”和“病性”要素而完成辨证的。因而,证素是中医辨证的核心。 以证素辨证为核心的辨证体系,可较好地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统一性。我们通过对数千份病例的中医辨证调查,建立起“辨证数据库”,经统计处理后,准确地提取出各证素、各常见证的特征性证候,明确了各证候对相关证素、相关证型的判断权值,建立起证候与证素、证型间的非线性映射函数,有利于临床准确辨证。 2 冷条件下证书的识别 2.1 阴阳不同证,阴盛则热,阴气阴寒则热 一般而言,寒与热的产生取决于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病邪有阳邪与阴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其高度的概括。这种寒热症状单一且明显,临证容易识别。 2.2 冷热综合征的复杂性 由于个体差异,机体对外邪的反应常表现为复杂的寒热症状,主要有表里寒热、上下寒热、阴阳格拒等三种类型。 2.2.1 热错综诊断中证素辨证的应用 表里寒热有表寒里热证和表热里寒证,前者较为多见。以外感风寒为例,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鼻塞流清涕,口渴,舌红苔薄白干,脉浮数等。此为寒邪束于表,阳热郁于内,属于表寒里热证。按恶寒与发热的轻重差别,或由于医者的认识角度不同,既可诊断为风寒束表(病因为风寒,鼻塞流清涕和无汗支持外感风寒),又可诊断为风热袭肺(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提示风寒入里化热)。如此失于流放,有悖辨证精确之要求。 证素辨证可很好地解决这种寒热错综所致辨证尴尬的窘境。临床辨证时,将所出现的证候,按照“双层频权剪叉”算法原理,确定各症映射相关证素的系数;再按证素进行系数累加,系数达到及超过阈值以上的证素诊断成立。此病例按证素辨证的频权剪叉算法,该病例的辨证参数如表1所示。 上表中证素小肠、胃、湿、气滞、热、寒的权值超过100,组成胃热肠寒湿滞证,属于上热下寒证范畴。 2.2.3 格拒之虚阳浮越证 在阴阳格拒的证素识别中,其寒热表现复杂,若信息处理不当易致紊乱。因而,寒热真假,历来被视为辨证的难点。以阴盛格阳为例,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故可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面色浮洪红如妆,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证的表现。所显“热”症为假象。下真寒而阳浮于上,因而张仲景称其为“戴阳”,曰:“下利脉沉而迟,面色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下虚就是阳气虚衰于下。阳浮是阳虚较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应注意与阴虚阳亢、阴虚火旺相区别,在此身凉肢厥,小便清长,是辨证的关键。表3是我们收集的1例阴阳格拒之虚阳浮越病例。 据上述计算,取系数80以上的证素一阳虚、阳浮,从而诊断为虚阳浮越证。虚阳浮越证在临床上颇难辨别,而本例辨证非常准确。 3 证素的规范应用 由上述分析可见,寒热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其本质的识别却是十分复杂,尤其是寒热错杂之复杂证候。证素作为具体的诊断单元,却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临床时只要能准确判断证素,便抓住了病变当前的病理本质。因为证素是相对有限的,用有限的证素统无限的证候与证名,便可执简驭繁地把握复杂、动态的“证”。通过寒热证素的辨识,可实现对复杂证型的识别,从而深刻把握证的本质。总之,通过由证候辨证素,由证素组合成证名,这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原理和方法,既为学习提供了方便,又为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 目前的研究,初步确定了800项临床常见证候,初步提取出规范的共性证素有50项。其中病位证素19项:心、神(脑)、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胸膈[上焦]、下焦[少腹]、表、半表半里、经络、肌肤[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病性证素31项:(外)风、寒、湿、(外)燥、火、暑、痰、饮、水停、虫积、食积、脓、气滞、气闭、血瘀、血热、血寒、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血虚、阴虚、亡阴、阳虚、亡阳、精[髓]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