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南缘黄土rb-sr的古气候意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尔沁南缘黄土rb-sr的古气候意义 随着我国陆地沙漠日益严重,沙害频繁,旱干半干旱地区环境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对位于东亚季风区的毛乌素、浑善达克等沙地的第四纪地层、古气候变化及沙漠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3,4,5,6,7,8,9,10]。然而,有关我国东北平原区内几个大型沙地第四纪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响应过程的研究仍比较薄弱。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的北部,受阿留申低压、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具有典型的气候环境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其中的科尔沁沙地近年来沙化程度也日趋严重(图1),虽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由于出发点及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从而导致目前对沙地的形成时代、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等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近几十年来,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揭示的不同时间尺度东亚环境和气候演化特征对于理解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尤其是长时间尺度东亚季风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作为古气候变化研究重要的载体之一,东北地区的赤峰、库伦和奈曼等地分布有大量的风成黄土,这为认识第四纪以来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及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可能,但有关该地区黄土/沙漠第四纪环境演化的研究工作还比较少[11,20,21,22,23,24]。 本文在多次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择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两个典型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进行Rb、Sr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同时,结合两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和碳酸盐含量变化特征,对Rb、Sr记录的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气候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以期对这一地区在地质时期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有所了解。 1 沙地的自然概况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东缘,东临日本海,西接内蒙古高原,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市(38°40′~53°30′N、115°05′~135°02′E),地跨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3个气候带,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主要分布于西辽河流域,面积约4万km2(图1)。以沙坨地与草甸地相间分布以及河流与湖泊镶嵌分布为主要特征,整个沙地为海拔高度为250~500 m的波状起伏平原。现代年平均温度3~7 ℃,年降水量343~451 mm;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为降水量的6~7倍;年平均风速3.5~4.5 m/s,最大风速19~31 m/s,且主要集中于春冬两季。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偏西或偏北风,夏季为大陆低气压和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偏南和西南风为主。 本文所选择的平安村(42°37′N、121°15′E,海拔500 m)和库伦沟(42°43′N、121°41′E,海拔385 m)两剖面相距约20 km,均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库伦旗的同一黄土残塬上(图1),分别厚约14.7和10.2 m,剖面沉积序列主要为砂质黄土-古土壤互层,详见文献。 2 测试方法和结果讨论 以20 cm为间距进行了Rb、Sr含量测试,所有样品均在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完成。具体方法为:先将样品在105 ℃下烘干4 h,取约5 g样品用玛瑙研铂磨至200目以下并压制成圆片,在瑞士ARL-9800X荧光光谱仪上测试,测量误差≤1×10-6。 其次,以5 cm为间隔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测试,以15~20 cm为间隔进行了碳酸盐(CaCO3)含量测试。磁化率采用英国Bartington公司生产的MS2型磁化率仪进行测定;粒度测试利用英国Malvern公司生产的Master size-S激光粒度仪进行测量,采用较为彻底的前处理方法;碳酸盐(CaCO3)含量的测试详见文献。 同时,我们还在剖面上不同层位采取了光释光年代样品,进行了光释光(OSL)年代测定,共获得光释光年代数据17个。具体测试方法及结果讨论详见文献,可以确定平安村和库伦沟剖面均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基于释光年代和地层特征对比,平安村剖面发育了S2、L2、S1和部分L1地层,库伦沟剖面发育了L3、S2和部分L1地层,缺失L2、S1和部分L1地层。 3 平安村和库伦沟剖面的srb/pb-caco3 如表1和图2、3所示,平安村和库伦沟两剖面黄土-古土壤的Rb、Sr含量基本上表现出与黄土高原相一致的特征。两剖面的Rb含量无论是在黄土层还是古土壤层,总体上差别不大,变化幅度较小,但其与磁化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即黄土层发育时,Rb含量和磁化率值相对较低(平安村剖面的平均含量为97.33×10-6;库伦沟剖面的平均含量为94.84×10-6);古土壤层发育时,Rb含量和磁化率值相对较高(平安村剖面的平均含量为99.86×10-6;库伦沟剖面的平均含量为96.41×10-6)。Sr含量则随着黄土-古土壤层交替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峰谷变化。即黄土层发育时,Sr含量相对较高(平安村剖面的平均含量为219.44×10-6;库伦沟剖面的平均含量为212.84×10-6),表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