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民族传统舞蹈《小径旁》的文化解读
几年前,广西的朋友们恭敬地告诉我。我们广西有两个宝。一个是刘三的黄艳秋,她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宝。最终在我仍是茫然的神态中,她告诉我,这第二宝是全国、全世界唯一以演奏壮族古乐器啵咧而闻名乐坛的回族艺术家李平。对此我只能淡淡地一笑,她看出我的疑惑,说:有机会你来参加“三月三”艺术节,你就会大开眼界了。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广西歌舞团精彩的节目《小溪旁》,台上一位英俊少年手持一支很像唢呐的乐器,那柔美独特的音色深深沁人我的心。朋友告诉我,那乐器就是“啵咧”,哇!我一下子想起“广西两宝”的传闻。演出结束后,我走向后台,只见两位外国朋友,正用不太熟练的汉语打听那个吹啵咧的小伙子。
眼前卸了妆的青年啵咧的新主人,就是李平,四十开外,敦敦实实,普普通通的回族儿子。李平少年时就在广西京剧团学京剧,三年后因他更适合演杂技而被凋进杂技团。在演出“飞叉”、“水火流星”的同时他又迷恋上了唢呐这一民族乐器,并千方百计地在广西大小城市寻觅良师益友。或许是天意让李平日后必走吹奏乐器之路,一次偶然的爬竿练习将他的左脚摔伤。这对杂技演员可是“致命一击”。所幸他的“第二职业”唢呐日渐长进,被广西木偶剧团慧眼识中,不仅把他调入乐队,而且随即派送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学后归来,李平就成了广西歌舞团的一位唢呐独奏演员。
电影局的一位官员曾用赞誉的口吻对我说及李平先后在电影《拔哥的故事》、《布洛的恋情》、《百鸟衣》以及电视剧《柳宗元》、《唢呐在金风里吹响》、《死囚新生》里担任独奏、领奏,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维护“路肩挑”的监督者
说起家乡的山水,李平的双眸放射出异样的神情,不用问,这是他的感恋。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如龙州、宁明、凭祥等边境地区,是个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山青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居住的壮族人民一向有着吹拉弹唱、能歌善舞的好本事,并流传着一种古老而又奇特的民间吹管乐器——啵咧。“啵咧”为壮语,系象声词,是取其音响而得名。主要以荔枝木或桑木制成。这种乐器多用于丧葬时吹奏,时常运用舞蹈辅配,乐曲悲哀凄婉,深切动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乐器千百年来一直深藏群山之中,外人只是耳闻,有幸目睹及到今天登上大雅之堂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83年李平从中央音乐学院回到家乡就迫不及待地向最先发现“啵咧”的区群众艺术馆的韦显珍打听啵咧流传的确切地点。当他得知啵咧曾流传于壮族聚居的龙州县金龙乡一带的时候,欣喜若狂,一股挖掘这种古老乐器的强烈愿望油然而起。他的想法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区文化厅并为此专门委派乐器研究人员和他一起几下龙州。经反复调查探明,“啵咧”的说法很多,如田阳称“俚列”,宁明称“别咧”,凭祥称“比列”,龙州称“波列”,而“正宗”的“啵咧”唯独金龙乡黄玉侦老人手中的一支,已相传了四百多年。这支啵咧管身是用荔枝树木做成,配虫蛹茧壳为哨片,共有七个音孔,信头用锌皮包裹。李平一连试吹了几天,感觉这与啵咧音域不够宽广,音量也较小。并且时而会有一些音不稳定。为了改革这一乐器,后来的几年,李平带着黄玉侦老人相赠的、他心爱的啵咧奔走于北京、上海、苏州、广西之间,跟有关器乐专家一起研究,反复测定啵咧与新疆、延边等地唢呐的种种差异,终于找到了原始啵咧音域不够宽广、音量小和音不稳定的原因是开孔少,使用虫蛹茧壳哨片和锌信子。于是李平新开一个背孔,把啵咧的音孔增加到八孔,把茧壳哨片改为芦苇哨片,把锌信子改为铜信子。并找到北京民族乐器厂七级技工吴师傅,请他制作了改革后的第一支啵咧。改革后的啵咧,音域由原来的十二度增加到两个八度,音准稳定,音色也更甜润优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浇开了一朵艺术之花,李平将原本上得落渣的原始乐器“啵咧”改良成了今天的“现代”民族乐器,使他获得自治区的科技成果一等奖,民族乐器一等奖,国家级荣誉奖,文化部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
民族习惯和文化
在采访李平时,当地的朋友告诉了我这么一个美丽感人的民间传说。
记不清那是什么年月了,在龙州地区的一个部落,有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名叫李节,因幼年丧父,从小就懂得孝敬母亲。李节在12岁时,一天,他在河边放牛,看到母牛难产的痛苦,心里似刀割一般,急得他赶紧砍下身边的荔枝树干,做成吹管,讨着母牛吹了起来。李节吹呀吹,嘴吹烂了,眼睛哭红了,母牛也终于分娩了。回到家里,李节对妈妈说起了这件事,母亲十分动情地对李节说:“当初妈妈生你时也是很辛苦的啊!”李节沉重地低下了头。当时,部落中盛行一种风俗习惯。老人死后,举行葬礼,在跳完“擂舞”时,要把死者的血肉分割给参加葬礼的人吃,说是托老人的福,将来会长命百岁,以示悼念。过了许多年,李节的母亲也去世了,族长带着部落的男男女女赶来参加葬礼,李节用自己的吹管吹奏出极其悲惨、催人泪下的曲调。大家见到李节不停地吹,吹得嘴唇发烂还在吹,就劝他不要吹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卷A.doc VIP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胃肠道肿瘤的影像表现及新技术的应用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创业培训IYB课件.pptx VIP
- 妇科肿瘤影像诊断和新技术的应用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pptx
- 茶店经营管理技巧.pdf VIP
- 第8课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课件(共18张PPT)中职高教版(20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x VIP
- [农学]土地资源学讲义.doc VIP
- 车尔尼849钢琴练习曲第25首(高清带指法).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