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公奔楚,当属信史
在秦汉时期,有一个“周公楚”的传说。《史记蒙训传》、《史记鲁世家》和《王充论衡感受》。徐中舒先生认为此说是有所本的。《左传》昭公七年,曾经记载鲁昭公要去朝见楚王,梦襄公祖,梓慎曰:“君不果行。”祖是古代出行时举行的一种祭祀的名称。梓慎认为鲁昭公的父亲襄公适楚时,“梦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实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尝适楚,故周公祖以道之,襄公适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三月,公如楚。”故徐中舒先生认为:“据子服惠伯之意,襄公曾适楚,故祖以道昭公,以见周公祖以道襄公,亦当以其曾适楚之故,是周公适楚,必为春秋以来相传之旧说,必有若干史实为其素地。”周公奔楚,“当属信史”。对此应如何认识,徐先生认为:“周公奔楚者,或即挟南方诸侯之力以为征服东方之准备。”最近他又认为是“说服楚人不要参加武庚叛乱。”孙次舟先生则与此看法相反,认为周公“居东与奔楚皆非真史”,“而奔楚则完全秦汉间人之妄说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周公奔楚实有其事,与周公东征有关,即周公南征徐方、淮夷的又一条进军路线。周公奔楚,即周公伐楚、征楚。
俞正燮在《癸己类稿》卷一《周公奔楚义》中以为周公居东与东处商盖(奄)即奔楚。以方位言之,此说实误。怎么能把奄说成是楚呢?不过他在这里已透露出周公奔楚与周公居东商(奄)这一大事有关。
秦汉间周公奔楚事,见《史记·蒙恬列传》。该传曰:“及成王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欲为乱者,公走而奔于楚。”《史记·鲁周公世家》又曰:“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论衡·感类》曰:“古文家以武王崩,周公居摄。管蔡流言,王意狐疑,周公奔楚。”从这些记载看来,周公奔楚实与管、蔡为乱有关。所谓“贼臣”、“人或谮周公”,就是指管、蔡流言于国内,然后串通武庚、奄、淮夷、徐夷进行反叛。周公奔楚难道仅仅是周公为躲避管、蔡的陷害吗?据《尚书·大诰》可知:周公是针锋相对与管、蔡进行斗争,并不是消极地逃避。因此,我认为周公奔楚实为伐楚、征楚。
楚应指何地?楚是否参加管、蔡的反叛活动?周公是否征楚?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关于楚地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孙海波先生认为:“楚地近于宗周者有二:一为鄂县之潏山。《魏策》‘王季葬于楚山之尾,,皇甫谧曰:‘楚山一名潏山,鄠县之南山也’。二为洛阳之楚。《春秋》‘王子朝奔楚,,即其地,去洛阳四、五十里。二地皆居宗周之东,周公所奔之楚,非潏山即洛阳也。”周公奔楚既然非潏山即为去洛阳四、五十里的楚山,我们不禁要问:周公奔距洛阳四、五十里之楚地,其作用何在?仍然使人不得其解。唐兰先生却认为:“《史记·鲁世家》和《蒙恬传》都说周公因避谗言而奔楚;即使有其事,也应当是卫都的楚邱而非荆楚。”可是,周公所奔之楚,据《左传》《史记》等书所言明明为荆楚之楚。楚在周之南,谓之南国。《左传》成公十六年云:“南国?,射其元王,中厥目”。此南国很明显即指荆楚而言,即昭王时代青铜器《》铭文所说:“从王南征,伐荆楚。”此为周初之荆楚在周南之明证。
在商代以前楚之先族是我国黄河流域的古老部落,是传说时代黄帝族的一支。屈原自称为“帝高阳之苗裔”,帝高阳即颛顼帝。《史记·楚世家》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高阳。”高阳既是黄帝子孙,自然也属于黄帝的一支。大概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黄河中游向南发展,到帝喾时,这支部落发展迁徙到今河南省中部,即今新郑县一带,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郑,祝融之虚也”。郑玄《诗·桧谱》曰:“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惟妘姓桧者处其地焉。”孔颍达《毛诗正义》曰:“郐,祝融之后,复居祝融之墟。”说明祝融及其后人中的一支长时期活动在河南新郑一带。《国语·郑语》也说姓是祝融八姓之一。当时这一。支部落得到帝喾的重视,因此发展很快,向南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商代成为商的南乡。所以《诗经·商颂》曰:“挞彼殷武,奋发荆楚,采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首诗虽然不是商代的作品,但他保留商代的历史传说,说明楚是商的“南乡”,居河南中南部。这时,因为殷商王朝的国家疆域,虽然从文献和田野考古上看,觉得幅员辽阔,’但究其实,其直接控制地区则只是商人所居住的一个大邑商国及其附近地区,即所谓王畿,相当今河南省北部和中部的部分。我们应该区分商文化影响和商王朝直接控制的疆域。因此,这时荆楚居商国南乡,应是指今河南中南部一带,这时楚还不可能达到江汉流域。由于楚的势力居今河南中南部,且有一定发展,威胁着商,所以在殷高宗时才伐其国。这时楚的国力是不弱的,《左传》昭公九年曾记周大夫詹桓伯责让晋国时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也。巴、濮、楚、邓,吾南士也。”武王灭商后,自然殷的南乡,就成为周的南土。大概到成王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