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宋宋元和姓纂》订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史宋宋元和姓纂》订补 郑乔曾说,所有写姓氏的人都是《世界书》和《婚姻谱》,所有书都是《左传》。由于文献不足, 郑樵作《通志》1时, 于锺氏、钟离氏即言之不详, 或有牴牾之处。其云“钟氏:晋伯宗之后, 伯宗, 晋之贤者, 为郤氏所谮, 被杀。子伯州犁奔楚, 邑于钟离, 今濠州也。子孙以邑为氏, 或言钟, 或言钟离”;又云“钟离氏:姬姓, 即钟氏。以伯州犁居钟离, 故曰钟离氏。亦省言钟氏。州犁与晋同姓, 而《世本》云与秦同祖, 何也?”2对钟氏或钟离氏到底是子姓、嬴姓还是姬姓, 郑樵已无法断言。 笔者重检文献中关于钟氏或钟离氏先祖的线索, 仅发现以下记载: 1.《国语·晋语五》韦昭注:“伯宗, 晋大夫孙伯纠之子。”3 2.《世本八种·王谟辑本》:“伯宗氏:晋孙伯起生伯宗, 因氏焉。”4 《世本八种·茆泮林辑本》:“钟离:嬴姓, 与秦同祖, 其后因封为姓。”4 3.《元和姓纂·卷一》:“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 仕晋;生州犁, 仕楚, 食采钟离, 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钟氏。”5 4.《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宗氏出自子姓。宋襄公母弟敖仕晋, 孙伯宗为三卿所杀, 子州犁奔楚, 食采于钟离。州犁少子连, 家于南阳, 以王父字为氏, 世居河东。” 《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上》:“钟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犁仕楚, 食采于钟离, 因以为姓。”6 梳理上述文献, 我们能得出伯氏、钟氏与宗氏之间的关系:钟氏与宗氏出自子姓, 皆伯宗之后。宋襄公母弟敖仕晋7, 伯起8生伯宗, 伯宗为晋三卿所杀, 伯宗子州犁仕楚, 食采于钟离, 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钟氏。因而笔者赞同常茂徕9所订谱系: 《新唐书》言“钟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 又言“宋襄公母弟敖仕晋”, 但《左传》未记载此细节。《新唐书》乃正史, 想欧公修《新唐书》时定有所本, 决不会想当然耳。2007年, 安徽省凤阳县卞庄一号墓出土镈钟一套, 有铭文的计5枚。其铭文“余氒 (厥) 于之孙”10为我们提供了出土文献的新证据。 刘信芳先生认为镈钟铭文内容涉及童丽公 (古钟离国之先公) , 并可由此确证舒城鼓座铭文“童鹿”亦应释为“钟离”。并联系凤阳钟离古城遗址曾出土汉代“钟离丞印”封泥, 知先秦地名“童丽”、“童鹿”至汉代已写作“钟离”10。刘先生的文章非常有价值且极具启发意义。 1980年9月, 安徽舒城九里墩古墓出土一件圆形鼓座, 外围上下二圈各铸一圈铭文, 锈蚀严重, 多数字迹模糊不清, 释读困难11。近年重要的研究成果有, 何琳仪师释出“童鹿”二字12, 单育辰先生释出鼓名“(凫) ”字13。兹录铭文前五句: 隹 (唯) 正月初吉庚午, 余□氒 (厥) 于之玄孙童丽公, 择其吉金, 玄镠钝吕, 自乍 (作)(凫) 鼓10。 舒城鼓座铭文“余□氒 (厥) 于之玄孙”与卞庄10镈钟铭文“余氒 (厥) 于之孙”词例相同, 刘先生定为一人, 甚确。舒城鼓座铭文“余”后一字模糊不清, 而卞庄镈钟此字铭文极为清晰, 作下揭三形: 9-29-2 (翻转字形) 10-210-2 (翻转字形) 11-7-111-7-1 (翻转字形)10 此字应隶为“敖”。“敖 (10-2) ”显系从“”从“攴”, “敖 (9-2) ”、“敖 (11-7-1) ”两字左上部本应作“卜”, 讹变为“屮”是因其与右上部从“屮”类化而致, 此类现象古文字中习见, 毋庸赘言。如此, 则即钟离氏始祖“敖”。钟蔚伦先生认为“敖 (遨) ”是钟姓“接系始祖”14, 即“宋襄公母弟敖”。 后笔者又详察铭文, 发现“氒”后一字非“于”, 而是“士”字误倒。 《集成》429·1(倒转字形) 如此当读为“氒 (厥) 士”。“氒 (厥) 于”一词殊为不解, 而“氒 (厥) 士”一词已见叔夨方鼎15, 《诗·周颂·敬之》有“陟降厥士”和《桓》“保有厥士”。“厥士”虽一直无确诂, 但从钟离公先祖与唐叔虞同样是“厥士”的身份, 我们还是能大致推断出钟离公先祖身份之显赫。所以铜鼓主人自豪地称:“我是敖厥士的玄孙”。以示其出自帝王之家。 卞庄一号墓镈钟铭文为钟氏或钟离氏氏姓资料提供了原始的出土文献证据, 极为珍贵, 其重要性有如下几点: 1.可证《新唐书》“宋襄公母弟敖仕晋”确有所据, 益信正史之权威; 2.可补《元和姓纂》之缺。《元和姓纂》言“桓公曾孙伯宗, 仕晋”;于“伯宗”父、祖并无交代, 据此, 综合传世文献, 能理清钟氏 (钟离氏) 谱系; 3.可证“钟氏 (钟离氏) 出自子姓”。 从凤阳县卞庄一号墓出土镈钟铭文“敖”字, 笔者马上联想到莒平钟形容钟声的“鷔鷔雝雝”的“鷔”, 其字作下揭三形: 《集成》174《集成》172《集成》176 与安徽凤阳县卞庄一号墓出土镈钟铭文极其相似。 9-210-211-7-1 由于两组字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