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观赏植物组培快繁技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本观赏植物组培快繁技术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再生作用的相关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对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人工制备的培养基,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以完成完整植物的过程。由于培养的是脱离植物母体的培养物,所以也叫植物离体培养或植物试管培养。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dt根据细胞学理论,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他曾用植物叶片细胞进行培养,但未能成功。这是因为20世纪初期,细胞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生物学的基础学科都处于襁褓之中。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人们虽然对培养基成分、植物激素等培养条件有不少重要发现和认识,然而一直未能由单个细胞或组织再生出完整植株。 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Skoog和崔徽等用烟草髓组织培养诱导根、芽器官形成获得成功。随后,Reinert和Steward等分别报道在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中形成了体细胞胚,并发育成完整小植株,从而证实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960年英国学者Cocking用酶法首次从番茄根尖分离出大量有活性的原生质体,并通过培养再生出细胞壁。1971年Nagata首次通过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之后,多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都相继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创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新局面。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2.1 花镜rosachinenus 目前用于快速繁殖的植物1 000余种,并且还不断有新的报道。市场上出售的组培苗主要是花卉、果木及经济作物。据不完全统计,仅观赏花卉而言,一般认为重要的包括60余科,近1 000种,如月季(Rosa chinensis)、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各类兰花等。其他植物如柑桔属(Citrus)、按树(Eucalyptus robusta)、槭树属(Acer)和珍贵的针叶树等也都应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2.2 植物脱毒苗的制备 脱毒苗培育主要集中于观赏植物。观赏植物受到病毒侵染后,品质下降,产量降低。长期无性繁殖的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病毒可通过营养体进行传递,逐代累积,使病毒病的为害更为严重。为消除病毒的为害,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广泛采用了茎尖组培脱毒的方法。茎尖生长点通常没有或只有很少病毒,以茎尖为材料或加以适当的热处理,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即可获得脱毒植株,然后通过快繁得到大量无毒苗。脱毒后的植株生长势强,品质提高,产量增加,且能够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目前,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植物脱毒苗进行组织培养和扩大繁殖,已被各国园艺界广泛应用。如张丕方针对香石竹(Dianthusca ryophyllus)、球根花卉、兰花(Cymbidium)等比较容易感染病毒病的问题,进行香石竹茎尖培养研究,使香石竹脱毒苗单位面积内平均花数增多,裂苞率减少,在提高切花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切花产量,解决了退化问题。袁梅芳等利用鸢尾(Iris tectorum)茎尖(1 mm)进行组培,试管苗脱去了鸢尾重花叶病毒、鸢尾轻花叶病毒和水仙潜隐病毒。李昌禹等在MS培养基上附加5 mg/L病毒唑培养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再经38~40 ℃热处理,切取微茎尖2次,去除了为害唐菖蒲的3种主要病毒TMV、CMV和TVY。赵兰勇等利用茎尖培养有效脱除为害6个品种切花菊(Dendranthema)种苗的番茄不孕病毒(TAV)、菊花B病毒(CBV)、菊花花叶病毒(CHMV)。可见我国的脱毒技术已取得了很大成就。 2.3 葡萄种的诱导诱导 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常规育种中不可能出现的变异),为植物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作物无性系变异育种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已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新品种。利用胚培养技术是育种研究中克服胚败育或发育不良,提高萌发率以及提早萌发,缩短童期的有效手段。Ramming提出把葡萄(Vtis vinifera)种子播在培养基上,置于1 ℃下冷藏45 d,比切割胚更能促进发芽。李世诚提出了从未熟胚诱导产生胚状体的葡萄胚培养新途径。多倍体育种方面,王锦秀研究证明,利用愈伤组织进行枸杞(Lycium chinensis)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方法简便可靠、诱变频率高、效果好,是创造枸杞新种质、培育枸杞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曹孜义等将葡萄二倍体欧亚种‘Grenach’的花药接种在B5附加激素的培养基上,通过提高糖浓度和加倍盐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