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城市空间的自然梯度
一 对武汉市场环境的总体评价
1 城市周围的地下水
我们收集湖泊、湿地和河岸海滩,切断海陆,引导空气流动,并在高地上建造开发区和新居住区。在城市周围, 我们缺少地下水回灌区, 没有纯洁干净、相对独立的水库, 而浑浊的长江水成为我们的生活水源。城市生态属性的破坏导致洪水威胁、渍水难排和水质恶化。
2 我们的忧患所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设防的城市, 月月备战, 年年防讯。眼看着堤坝不断地加高加固, 却望不到永远摆脱洪水威胁的出头之日, 这一问题或许永远成为我们的忧患所在。因此, 应该寻找堤坝以外相对一劳永逸的防洪办法。
3 景观意境淡化
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水量充沛、植被丰富, 山体错落构成武汉自然环境的一大特色, 这是别的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但是非常可惜, 大量人工环境的发展不仅没有很好利用这些特色, 甚至使自然景观急剧退化:江边布满高高的防洪堤和密集的房屋 (如汉口集家嘴一线、武昌汉阳门一带以及汉阳桥至晴川阁沿线) , 除过两江 (长江、汉江) 时, 偶尔领略“极目楚天舒”的感觉, 人们在城内很少能欣赏到绿水碧波与城市空间交相辉映的美丽画面, 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山体湖泊都被隐藏在高楼大厦后面。
我们必须根据武汉环境的生态属性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以生态景观的观念来认真审视和研究上述问题, 以提高城市整体景观质量。
二 自然地形的布局
人及其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应是截然的对立, 而应是柔性的、渐变的和有缓冲空间的。自然梯度的思想就是追求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自然过渡、有机适应与和谐相处。传统村镇布置讲究“宅后有山丘, 丘后有树林”, “宅前有水源, 后排屋要高出前排屋”, 便自觉反映了这种自然梯度:从山丘到水源说明基地是坡地, 在坡地上定居可避免洪水威胁;山上树林可以造氧气、蓄水和导风;后排屋高出前排屋为的是引风;宅前水源不仅可以滞水也能灌溉农田。这种自然的布局不仅为居民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景色,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达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生。同样, 从景观生态学理论上讲, 现代都市用地规划也要符合这样一种景观变化的梯度:从地表水 (江、河、湖) 开始, 一直到洪泛平原、湿地、地下水回灌区、含水层、坡地 (高地) 、森林和林地、没有森林的土地 (开阔地) 。在这一序列梯度上, 人工建设应大量集中在空旷的高地上, 最好的城市用地应该是能承受高密度建设的非耕地, 把那些易涝的地段作为分洪区。这种合理布局在国内也不乏其例。例如, 在浙江, 由于钱塘江有大潮, 所以杭州城区中心远离江水, 新城向北发展, 城市与江河之间发展不怕潮水泛滥的水产养殖。南京的发展模式与此相似, 这些城市的布局模式符合自然梯度的原则。一句话, 城市应在广川之上, “下勿近水, 而防沟省” (《管子》) 。
三 武汉对策:生态、空间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武汉未来是沿江线型发展, 还是背向江河向内陆高地纵深、或者是分散发展?从武汉城市所处的地理地质环境出发, 考察聚居的安全性、城市生态属性、景观特质和城市功能, 我们认为, 为了能尽可能多地建立城区与两江之间的自然梯度, 未来的武汉新城应与两江垂直发展并保持较远距离, 以线型布置方式向内陆高地纵深发展比较适宜。传统的逐水而居, 主要是为了实现水运交通和取水排污, 这些功能在现在和未来都不成为影响城市布局的主要问题。对处于两江交汇的武汉而言, 如何防洪和排渍成为首要问题, 城市远期用地规划必须围绕这一问题来研究与制定。对武汉防洪安全性的考虑也应在重新审视城市的生态布局与自然景观功能性质关系的基础上, 关注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远离两江线型增长的城市布局, 可以使新城分别与长江和汉江之间有条件建立起科学的梯度关系, 在城区与江河之间布置一定面积的湿地和一定宽幅的林地, 并要求这些纵横绵延、自然生长的区域与新城区的界面呈手指状交错。未来, 它们不仅能蓄滞洪水, 提高城市安全度, 也能使“奇兽珍禽, 委积其间”, 成为旅游胜地, 或是水草丰盛的牧场 (图1) , 而农田应远离城区以避免空气污染。这意味着将建立起基于生态景观理念上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也意味着我们把长江“孤立”起来, 将其功能单纯化, 以保证江水畅通和水源清洁。当然, 在城市设计上不必迁就于两江, 而应重点开发城市内的水面资源与城市之间的空间梯度关系, 即意味着武汉三镇除交通密切相连外, 均要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环境单独发展。目前, 这种垂直江边的发展模式已出现在武昌, 尤其是从付家坡到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带的线型布局, 在其北面是东湖和磨山风景区, 南面是南湖和汤逊湖。这种模式不仅为构筑山水园林城, 建设生态城市创造了自然的条件, 也能创建和提升武汉的旅游和生态娱乐的功能。
2 平台与公路的连接
老城区如何改善水体与城区的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he Summer I Turned Pretty《我变美的那夏天(2022)》第二季第八集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 The Summer I Turned Pretty《我变美的那夏天(2022)》第二季第七集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 The Summer I Turned Pretty《我变美的那夏天(2022)》第二季第六集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 Unit 4 School days(Grammar) 课件 -2024-2025学年《英语》 七年级上册(译林版).pptx VIP
- 2024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文科+理科.docx
- 中国助洗剂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The Summer I Turned Pretty《我变美的那夏天(2022)》第二季第四集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 中国硫酸黏菌素类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