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价格的影响研究.docxVIP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价格的影响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价格的影响研究 ? ?   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围绕人民币升值与平衡贸易收支的争论不绝于耳。这其中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即从汇率变动能否改变一国贸易价格来分析贸易收支变动,这被称为“汇率传递”。汇率传递研究起源于分析美元贬值与美国贸易赤字的关系。Dornbusch(1987)认为一价定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不适用性表明,汇率变化并不能导致贸易价格及时快速地随之变动是导致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出现背离的原因。并由此衍生出了大量关于汇率传递的研究。   西方学者从厂商利润最大化出发,研究了厂商的定价原则。研究表明,依市定价(price to market,PTM;Krugman,1987)会影响汇率传递。当厂商采用生产者货币定价时(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PCP;Obstfeld和Rogoff,1995),进口价格随汇率变动是及时且完全的,汇率100%传递;当厂商采用消费者货币定价时(local currency prices,LCP;Devereux,1997),进口价格完全不受汇率变动影响,此时汇率零传递。   除此之外,西方学者还从供需角度和宏微观角度来解释汇率不完全传递。前者包括Dornbusch(1987)以及Krugman(1987)和Knetter(1989)的价格歧视说、Dornbusch的市场份额说、Baldwin(1988)的沉没成本说、Kasa(1992)的调整成本说、Corsetti和Dedola(2005)的不可贸易成本说等,这些研究表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市场势力、产品生产成本、中间环节等因素是导致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厂商市场势力越弱,生产成本越大,中间环节越多,产品价格受汇率的影响越少,汇率传递弹性就越小。后者包括Dornbusch(1987)的市场结构说及不完全替代说、Grassman(1973)的公司内部交易说、Bhagwati(1988)的非关税壁垒说、Taylor(2000)的通胀环境说等,这些研究表明经济的宏微观环境如市场结构、通胀环境、产品替代程度等也会导致不完全传递。一般地,汇率完全传递存在于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垄断程度越高,产品可替代程度越大,通胀程度越小,汇率传递就越不完全。   在实证方面,Krugman(1987)测算出1980年美国进口价格汇率传递弹性为0.6-0.65;Gagnon和Knetter(1995)分析了汇率变动对美、英、日、德四国汽车出口价格的影响,得出出口汇率传递弹性为0.3;Campa和Goldberg(2002)采用OLS方法对OECD国家工业和非工业制成品、能源、原材料、食品五个领域的进口价格汇率传递弹性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短期汇率不完全传递,长期汇率完全传递;Sasaki Yuri(2005)研究了新加坡、韩国、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的进口价格,结果显示美元对除新加坡外的其他国家进口价格都有影响,而日元对所有国家都没有影响。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汇率传递不完全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且在行业和国家间差别较大。   国内对汇率传递的研究始于2001年,从商品和国别两个层面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中国汇率传递弹性进行了估算。在总体汇率传递研究中,许伟、傅雄广(2009)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包括汇率传递弹性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短期汇率传递弹性为-0.26,长期为-0.3,这说明汇率传递弹性与国内通胀和进口产品结构有关。倪克勤、曹伟(2009)通过滚动回归和递回归研究表明进口汇率传递弹性不断下降,并借鉴Campa和Goldberg(2006)以及Amit Ghosh和Ramkishen S.Rajan(2008)的模型,对影响汇率传递弹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通胀、汇率波动和经济增长率是影响汇率传递的主要因素,货币增长率并无影响。   在分产品研究中,毕玉江、朱钟棣(2007)对SITC一位数分类商品采用OLS进行了分析,测算出总体上短期出口汇率传递弹性仅为-0.23,长期达到-1.03,接近完全传递。文争为(2010)采用面板模型对SITC一位数和五位数商品的测算表明,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价格汇率弹性为-0.02,接近完全传递。万晓莉等(2011)在研究进口汇率传递时进行了两点改进:一是在进口价格模型中引入了进口关税,二是计算了各行业的NEER。结果显示,以采掘、皮革、冶金和纺织为代表的资源型产品进口价格传递程度较高,超过了高附加值的机械类产品,且短期内所有产品均不完全传递,长期内大部分产品都倾向于完全传递。   在国别研究当中,王胜和李睿君(2009)通过构建VAR模型和VEC模型,估算出中国对美出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