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颈肩综合症的临床体会
颈肩综合征是指颈部和肩部软组织的快速和慢性损伤引起的一些疼痛和障碍。这种疾病的治疗没有特异性的方法。针灸治疗颈肩综合症历史悠久、简廉方便、效果显著, 无毒副作用, 深受广大患者喜爱。笔者通过针灸治疗颈肩综合症,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少数病人在部分功能恢复的情况下总会留下后遗症, 影响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传统的针灸又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后来通过学习悟出, 将软组织学和针灸学结合起来, 重新来研究这些疾病, 获得很大启发, 举例分析如下:
病例1:肩前区痛。
李某, 女, 50岁, 初诊时间2002年11月7日。主诉:左肩前区痛。2个月不能活动、梳头, 提裤困难, 夜间痛剧失眠。查:肩关节无红肿热痛, 上举70°, 后伸30°, 外展45°, 内旋伸至髋部。肩前区在手臂上举时有牵拉痛。颈椎拍片生理曲度变直, 骨质增生。诊断: (1) 颈椎病。 (2) 肩周炎。针灸取穴C7-T3夹脊穴、大杼、风门、风池、肩前、肩骨禺及阿是穴, 1.5寸针直刺, 产生酸麻胀针感后出针, 再加拔火罐, 针7次后, 疼痛减轻, 肩关节活动范围加大, 夜间未再痛醒, 但是在做上举、后伸、外展时自诉肩前区似有一种拉痛感, 在软组织学上认为肩前区疼痛常误诊为“肩胛骨喙突炎”或“肱二头肌腱鞘炎”, 实际上这种疼痛多是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慢性劳损继发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于是我在这些部位寻找压痛点, 结节点, 1.5寸针快速进针, 平补平泻, 令所有针感直达肩前疼痛区, 有一种憋胀突起感, 经过6次治疗, 痊愈。
病例2:偏头痛
马某某, 女, 63岁, 初诊时间2003年5月13日自诉左侧偏头痛20年, 头痛时不想睁眼, 恶心呕吐, 左侧太阳穴青筋暴起, 头痛欲裂, 外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曾多方治疗, 效果不佳。软组织学认为, 提肩肌肩胛骨附着处 (肩胛骨内角) 在慢性劳损继发无菌性炎后, 出现肩胛痛, 并向上伴有枕骨旁与太阳穴的传射痛, 形成多年不愈的偏头痛。在患者背部左侧肩胛骨内缘上、下寻找阳性结节及压痛点, 在此位置上用1.0寸的针一穴多针, 针尖直达骨面, 产生向上、向肩、向脊柱方向的针感, 针后加拔罐放血, 配风池, 天柱, 完骨、曲池、合谷穴, 经过27次的治疗, 20多年的偏头痛痊愈, 随访2年未发。
病例3:胸乳痛
薛某某, 女, 68岁。初诊2002年2月9日, 主诉:左胸乳痛2年。痛时有针刺感, 常嗳气打嗝, 怀疑是乳腺疾病, 多次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查:左乳未见肤色改变, 乳头未见异位, 红外线乳腺诊断未见占位性病变, 乳痛位置在乳房上象限第三肋骨和锁骨中线交叉处, 压之有肿胀、酸痛感。在提肩胛肌肩胛骨附着处 (秉风) 、大、小菱形肌肩胛骨附着处部位查到多处结节, 压之酸困, 并向肩头和疼痛处放射, 用1.0寸的针围刺小结节, 针尖到达小结节时有抵触感, 令针感直达病所, 针后拔罐放血, 经过15次的治疗, 胸乳痛消失, 嗳气打嗝亦消失。
病例4:网球肘
李某某, 女, 52岁, 初诊时间2003年10月9日。主诉:双肘肿痛半年, 活动困难。左肘关节先发病, 诊断为“网球肘”, 中药外洗, 封闭后疼痛减轻, 但未痊愈。2个月前, 突发右肘肿胀, 疼痛剧烈, 不能屈伸, 不能碰撞, 生活不能自理, 初怀疑为骨肿瘤, 经多家医院诊断为“网球肘”, 封闭、贴药、理疗均告失败, 后转我处治疗。最初按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治疗, 选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等穴, 疼痛未见好转, 且疼痛加重, 后拍片诊断为“颈椎病”。查后背肌肉僵硬, C1-T2棘上韧带均有压痛, 颈旁韧带压痛, 韧带缺乏弹性, 双侧冈下肌, 前斜角肌处, 大、小园肌, 大、小菱形肌肩胛骨附着处肿胀, 有结节, 压痛反映强烈, 软组织外科学上讲到, 不少颈项肩背痛的病例, 因冈下肌或前斜角肌劳损的传射痛持久不愈, 在肱骨外上髁上继发无菌性炎症, 造成持久难愈的疼痛, 在传统针灸取穴的基础上, 取C6-T3双侧夹脊穴, 天宗、俞、肩贞, 再选择颈肩周围软组织的骨附着处, 如大、小圆肌、大、小菱形肌骨关节附着处, 前斜肌压痛点, 在此处的针感力争直达肘部甚至腕关节, 经过10次的治疗, 颈椎病得到控制, 右肘肱骨外上髁处肿胀明显消退, 关节稍可屈伸, 夜间睡眠改善, 又经10次治疗, 疼痛减半, 可穿衣, 梳头、系鞋带、拿筷子, 又经过15次的治疗, 肘关节活动自如, 未再疼痛, 可料理家务, 痊愈。
体会
传统针灸治疗虽然有它的优势, 但是寻经取穴有时难免找不到病因, 而软组织外科学在直观上弥补了这一点不足, 达到治病必求其本。针灸提供了一种治病的技巧, 而软组织学提供了一种寻找病因病理的思维方法, 二者结合起来, 获益非浅。而软组织外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