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25例
乳房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它属于中医学的“乳房疾病”范畴,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和肿瘤。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自2010年以来, 笔者运用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数据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50例门诊患者均为18岁~55岁的非绝经期女性, 无妊娠及哺乳期的患者;年龄最小22岁, 最大55岁, 平均33岁, 其中22岁~30岁5例, 31岁~40岁18例, 41岁~50岁24例, 51岁~55岁3例;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5 a, 其中1 a以内者33例, 1 a~3 a 14例, 3 a以上者3例。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 有些放射至胁肋部或肩背部, 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 最大肿块直径5 cm, 单侧肿块34例, 双侧肿块16例, 中等硬度, 活动, 与周围皮肤及组织不粘连。多与月经周期有关。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25例。两组间年龄、病程、乳痛及肿块大小、范围、硬度积分经检验均无差别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乳房疼痛反应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诊断参考标准。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 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 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 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个~6个月不缓解;②乳房肿块、触痛, 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③经B超检查等辅助检查确诊。
1.3 制定参考标准
根据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辨证参考标准。两组中医辨证分型资料, 见表1。两组在辨证分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闪火罐的使用
本组全部采用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 取膈俞、肝俞、脾俞单侧交替使用, 患者取俯卧位, 暴露后背部取穴, 先在所取穴位周围用手挤按, 使血液瘀积于皮下,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以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迅速在穴位及周围点刺3下~5下不等, 迅即用闪火法在其上拔罐。留罐约5 min, 每次出血量5 mL左右。取罐后, 用消毒棉球拭净血渍, 罐内血块亦应清洗干净。三穴中每次选取两穴, 均取单侧分别交替使用, 隔日放血1次, 3次为1疗程, 疗程间休息2 d, 月经期间停止治疗, 观察时间为3个疗程。
2.2 药物配方2/颗粒
口服中成药乳癖消 (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 , 每粒装0.32 g×12粒/板×2板/盒。药物成分为:鹿角、蒲公英、昆布、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益母草、鸡血藤、三叉苦、连翘、功劳木、土茯苓等。服用方法为:1次2粒, 1日3次。每日服用, 观察时间为4周1个疗程 (常规疗程为1个月, 经期仍可服用) 。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组间综合疗效、乳痛及全身症状评分、乳块相关参数 (大小、硬度、范围) 评分。
3.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价参考标准, 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 再行判断疗效判定。积分计算:①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率:改善率=[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 %。②疗效标准:改善率≥90 %为治愈;改善率70 %~89 %为显效;改善率30 %~69 %为有效;改善率30 %为无效。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组间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两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 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事件则如实记录。
3.4 治疗效果
3.4.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间综合疗效及其比较见表2。对乳腺疼痛、肿块及其他相兼症状的改善方面均有疗效, 两组间治疗效果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背俞穴刺络拔罐组与中成药 (乳癖消) 组对乳腺增生病均有较好疗效, 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4.2 乳痛、水肿以及兼症治疗前后的疗效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组间计分比较见表3。表3表明, 两组患者乳痛、肿块以及兼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均P0.01) , 而治疗组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3.4.3 乳制定经营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少, 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 %, 乳癖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 %, 经秩和检验,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提示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易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但胃肠道症状较口服药少。
4 背认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资料员资格考试题库【轻巧夺冠】.docx
- 2025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docx VIP
- 《项目经理的晋级之道——研发项目管理高级实战》.pptx VIP
- MJ-50数控车床液压系统设计.doc VIP
- 《超重问题与减重策略》课件.ppt VIP
-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会议精神PPT模板.pptx VIP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微量矿物元素营养 铁.pptx VIP
- 岭南版6年级美术 第1课《源远流长的古代美术》课件.pptx
- 学堂课程在线人工智能原理(北大)章节测试答案.docx
- 2024届高二物理第十二章《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