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丁香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的药理作用.docxVIP

药用植物丁香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的药理作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用植物丁香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的药理作用 丁香是桃金娘科的一种干燥的花蕾,也被称为“普通丁香”。它的名字包括鸡舌香、丁子香、支冬香、瘦香、百里花等。一开始,它是基于对生命的理论。它的味道辛辣性和性温。它也可以属于脾、胃、肺和肾。它不仅是一种口服复合物,也是一种稀有的香料。公丁香主要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丁香属于中药中的温里药, 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 可治疗脾胃虚寒, 呃逆吐泻, 心腹冷痛, 肾虚阳痿等症。丁香气雄而善行, 上可达心肺“疗胸痹” (《本草汇》) , 下可入肝肾“疗肾气, 奔豚气, 阴痛, 壮阳暖腰膝”, 既可内服亦可外用。现就近年来对丁香及丁香酚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挥发油成分检测 丁香挥发油为丁香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 产地、品种、部位和批次不同, 丁香挥发油的出油率和化学成分可以有显著的不同。邱琴等对广东饶平产的丁香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 (收油率为17.1%) , 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 共分离出26个峰, 鉴定出了22个峰, 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 广东饶平产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 相对含量可高达80.33%, 其次为2-甲氧基-4- (2-丙烯基) -苯酚乙酸脂 (相对含量为3.05%) 和3, 7, 11-三甲基-2, 6, 10-十二碳三烯-1-醇 (相对含量为2.54%) 。赵晨曦等对广东产的丁香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收油率为16.2%) , 对公丁香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 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丁子香酚 (57.13%) 、石竹烯 (Caryophyllene 14.41%) 、α-石竹烯 (α-Caryophyllene 2.28%) 、Naphthalene, 1, 2, 3, 5, 6, 8a-hexahydro-4, 7-dimethyl-1-[1-methylethy1]- (1.36%) 、Phenol, 2-methoxy-4-[2-propeny1]-, acetate (17.93%) 和2’3’4’-Trimethoxyacetophenone (1.36%) 。 2 丁香酚的理化活性 丁香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丁香酚具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丁香酚特殊的小分子和渗透性以及一定的疏水性和芳香性, 使其可以渗入到血管内壁参与药理作用, 同时不会形成抗药性。 2.1 丁香酚可抑制羟自由基的活性 丁香酚可通过非竞争性对抗Ca2+催化反应, 抑制羟自由基形成, 保护细胞膜脂质免受氧化。谭廷华等的研究表明, 丁香酚对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 其活性高于羟自由基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 丁香酚对核黄素-甲硫氨酸光照还原生成的活性氧也有清除作用。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丁香酚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抑制化学产生超氧化物, 因此认为其可直接捕获超氧化物, 目前仍在探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机制以及丁香酚捕获自由基的作用。傅文庆等对丁香清除氧自由基和影响麻蝇寿命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麻蝇日常饮食中加入0.05%丁香时, 可使麻蝇的中间寿命延长10%。 2.2 保护其他常见细菌 白 (细胞) 介素I引起的发热兔给予小剂量静注丁香酚可以退热, 与等克分子乙酰氨基酚比较, 口服丁香酚解热作用强于乙酰氨基酚, 其作用机理与乙酰氨基酚相同, 均是通过抑制脑内PG合成产生解热作用。丁香酚的解热镇痛抗炎机理可能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活性有关, 也可通过抑制白细胞游走, 趋氧化性和超氧化物阴离子发生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杨滋渊等通过对丁香挥发油的体外试验表明, 2%丁香挥发油4倍稀释后, 可对产酸克雷伯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8倍稀释后, 对痢疾志贺氏菌、表皮葡萄球菌仍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且比1%黄连素强。体内试验显示, 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丁香挥发油, 均可降低由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急性感染的死亡率。此研究说明丁香挥发油在体内外对常见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丁香油的抑菌成分为丁香酚, 丁香酚不仅可以抑菌, 还可对变形链球菌细胞外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从而达到清除牙菌斑清洁口腔, 预防龋齿的作用。宋军等的一项研究还发现丁香酚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 对所试的石膏毛藓菌、黄藓菌等18种均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2.3 神经递质改变 一项研究发现药物丁香酚可以通过嗅球传递到海马的信息, 可能会导致海马内某种或几种神经递质表达的改变, 或者丁香酚本身可能会干预嗅觉系统的神经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