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蝶恋花·闻莺有感段克己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蝶恋花闻莺有感》在用词上亦特别工细。暖日明花草的明字,既写了日光明媚,又兼示花草明丽。流莺的流字,示意了节序的流转变迁。下面是第一我为你整理的《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诗词阅读原文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① 鹈鴂一声春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词人。金亡,避乱龙门山中,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词作多写子金亡后,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②鹈鴂:即杜鹃,鸣于春晓,有杜鹃啼血的说法。③桧:柏树的一种,即圆柏。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诗词阅读题目 8.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结合奇异,请简要分析。(5分) 9.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词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诗词阅读答案 8.杜聃在春晓鸣叫,略含一种伤春悄绪.(1分》阳光明媚,绿草花木布满生气,蝴媒翩翩起舞,但花下笙歌一曲未完,流莺便声声催着春天离去。(2分)春光易逝,传达出对春光的留恋,寄予词人对故国的怀念。(2分) 9.这一句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老桧耐霜自励岁寒之节.农现了坚贞不二的高尚悄操(3分)词的上片以暮春景物起兴,寓情于景,表达暮春季节,自身年逝的无尽伤感.而结尾两句使得词中的情感不至于流于感伤.且有一种向上之意,提升全词风格。〈3分)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诗词阅读鉴赏 鹈鴂又名杜鹃,多鸣于盛春时,其鸣悲,所谓杜鹃啼血。鹈鴂鸣于春晓时刻,示意一种伤春心情,首句即为全词定下淡淡哀愁的基调。 蝴蝶双飞,春光明媚,药草繁茂,人们在花丛中笙歌宴饮,正是一派欢愉景象。可是在这奇异的时刻,流莺飞来了。这流迁的鸟是在催春归去(老)呢,此时此刻,多愁善感的诗人得到的竟是这样的感受。 下阕是这种伤春心情的进一步深经。枝上残花,兆示残春已露倪。这时飞絮又是那样无情,似乎有意撩人愁思。这里飞絮形象是从贺铸《青玉案》词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化来,贺词以飞絮设喻,描摹愁之乱、之多、难以排遣;这里则是拟人化,似乎飞絮有意引逗人的春愁。有所本而有所变,是中国传统诗歌写作的一大特点。最终两句则是点睛之笔,是全诗心情的转折、升华。桧树又名桧柏,是松柏的一种,这里取其高洁之意。在世俗的春光扰攘之中,只有老桧树潇洒超然,春来春去,世人没有留意它,它那常青的节操也没什么影响。至此,诗的内涵突然丰富了、深刻了,也更显示了的观看力。 这词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上阕言,大好春光中,流莺正在催春归去。下阕言,当人们为春之消逝苦恼时,老桧却超然物外。就将这种生活中的冲突繁锐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具有探求精神的伤春心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单元除法:复习1——5.docx
- 第一单元除法:练习一.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_1.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_2.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_3.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_4.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_5.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_6.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_7.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