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库区滑坡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库姆地形和自然条件复杂。这是中国多灾变动物最多的地区之一,而滑坡是库姆山区最重要的灾害之一。许多学者对三峡库区一些典型滑坡的诱发机理进行了研究, 李愿军等利用断裂活动带、地震活动带和滑坡活动带来解释三峡东段滑坡;张帆等利用区域构造、局部构造特征以及新构造期的构造活动来解释三峡库区滑坡体的形成和演化;吴树仁等利用滑动面控制机制、滑体控制机制和两者联合控制机制来解释三峡库区的滑坡发生。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解释了三峡库区滑坡的产生机理, 但是当三峡大坝蓄水后, 在水位上涨河岸边坡坡脚所受静水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产生的大量滑坡, 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对三峡库区秭归县和兴山县后期灾害规划核查中发生在河流凸岸的40个滑坡进行现场调查研究, 结合部分勘察资料, 对这些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 灾害点分布特征
目前,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一些前期遗留地质灾害点和170 m以上蓄水后新产生的地质灾害点, 前期遗留地质灾害点主要指三峡大坝蓄水至135 m、156 m高程前后, 未治理且在后来蓄水过程中仍有危害的灾害点;新产生的地质灾害点主要指2008年9月底长江三峡蓄水至172.78 m高程以来, 库区新产生的地质灾害点。根据2009年湖北省兴山县、秭归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后期规划调查结果, 兴山县核查确认滑坡灾害点共37处, 河流凸岸滑坡有17处, 占兴山县后期灾害规划滑坡总数的46%;秭归县核查确认滑坡52处, 河流凸岸滑坡有23处, 占秭归县后期灾害规划滑坡总数的44%。河流凹岸受水流的长期冲刷, 有小型崩塌滑坡产生容易理解, 但是凸岸发生大量滑坡, 就值得研究了。
将兴山县、秭归县滑坡点标于遥感图像上发现, 凸岸滑坡分布特征十分明显。从地貌形态上看, 凸岸因水位上涨河流流向改变而成为河流的顶冲部位, 当河流水位上涨时, 成灾环境也将发生突变, 滑坡灾害一触即发。秭归县水田坝乡龙口北泥儿湾滑坡发生在三峡大坝蓄水至172.78 m高程以后, 是典型的发生于河流凸岸, 因成灾环境突变而产生的滑坡, 因此笔者以秭归县龙口北泥儿湾滑坡为例, 分析凸岸滑坡发育特征。
2 北泥儿湾滑动带的地质特征和变形特征
2.1 老滑坡岩质边坡破坏特征
秭归县龙口北泥儿湾滑坡位于水田坝乡龙口村6组, 长江支流袁水河左岸, 距长江河口8.6 km, 近邻下游的龙口滑坡。滑坡北侧边界为岩层节理裂隙形成的切割面, 南侧为岩土界面, 滑坡体前缘宽140 m, 后缘宽50 m, 平均厚20 m, 体积约为80万m3, 为三峡库区规划二期群测群防监测点。根据现场地貌调查分析, 该滑坡属老滑坡, 历史上滑坡前缘河水切坡脚引起岩质边坡破坏发生过滑塌, 后期风化堆积形成。主变形区是该滑坡中北部, 后缘宽25~30 m, 前缘宽100 m, 滑坡前缘高程为150 m, 后缘高程为300 m, 纵长为300 m, 体积约为50万m3, 该区为主滑区, 南侧为滑坡牵引区。
泥儿湾滑坡体处于秭归向斜北西翼, 为单斜地层, 地层岩性为侏罗纪砂岩、粉砂岩夹薄层状泥岩, 岩层产状倾向为300°, 倾角为30°~50°。岩层中断层不发育, 而节理裂隙较发育, 主要发育走向20°和走向285°两组陡倾角裂隙。滑坡物质主要为堆积层, 由块石、碎石土组成, 块石占25%, 块石成分主要为砂岩, 块径为0.2~0.5 m, 碎石土土石比后缘为4 ∶6, 前缘为7 ∶3, 一般为5 ∶5, 碎石粒径为2~10 cm, 滑带为堆积层与基岩接触带的碎石土层, 滑床为底部基岩, 即顺倾的侏罗纪砂泥岩层。
2.2 滑坡总体特征
2008年11月4日, 三峡坝前水位达到172.78 m, 三峡试验性蓄水任务完成。然而, 据群测群防监测, 2008年11月5日该滑坡主滑区开始出现变形, 主要变形迹象为滑坡北侧归水公路下沉0.19 m, 自北向南近100 m长公路出现鼓胀隆起, 公路明显顺坡向推移变形, 位移为0.08 m。2008年11月8日上午, 变形进一步加剧, 出现整体变形迹象, 滑坡前缘出现局部崩塌, 北侧形成长约300 m、宽0.2~0.5 m、下沉0.3~1.0 m的纵向边界贯穿性裂缝, 后缘土体下沉1.5 m, 公路水平位移最大达0.17 m, 公路路面向内倾, 公路上方坡体较陡地段有块石崩落。至2008年11月9日滑坡南侧边界形成, 并与后缘和北侧贯通形成主滑区周边裂缝的圈闭, 后缘滑坡体下沉台坎高达6 m, 滑坡后壁面斜长约8 m;归水公路路面变形进一步加剧, 路面内倾加剧, 路面水平位移达1.0 m, 北侧缘公路下沉0.8 m, 南侧缘路面裂缝水平位移为0.2 m, 坡体上电杆歪斜, 滑坡前缘不断有土石塌落入库。滑坡变形总体表现为滑坡前缘位移和变形强度较中后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07年考研英语一真题解析.pdf VIP
- 救护车司机培训计划.ppt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 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docx VIP
- 20211121-华金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周报:10月社零回升,消费市场回暖.pdf VIP
- 非均匀有理B样条:B样条曲面II及NURBS.pdf VIP
- 妇产科护理网络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应用.pdf VIP
- 十年(2016-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0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反应热+速率平衡(原卷版).docx VIP
- 设备安装、维修合同模板7篇.docx VIP
- 广东六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英语试题.pdf VIP
- 削坡减载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