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水库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
三峡水库“冬藏夏排”的应急方式,导致了岸壁崩塌、水土流失和富营养化的现象,而岸壁上的农业用地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资料表明,一方面,坡耕地是大量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阻塞河道;另一方面,坡耕地严重的水土肥流失使坡耕地土层变薄,养分耗竭,造成坡耕地生产能力低下,也导致水体严重的富营养化,严重阻碍了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加上库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人们不断开展不合理的农事活动,一定程度上也使库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土壤微环境的敏感“探针”,其在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国内以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来研究坡耕地的报道较少,现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中的坡耕地为研究背景,以4种典型的耕地类型(柑橘园、玉米地、胡豆地、弃耕地)为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水库草地概况
该研究区域位于三峡库区忠县境内的汝溪河流域,呈坡地类型(平均坡度20°左右);研究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山地气候,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10℃的年积温5 891.4℃,年均温18.2℃,无霜期341 d,日照时数1 327.5 h,日照率29%,年降雨量1 172.1 mm,相对湿度80%,降雨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的40%。水库蓄水后,原有的耕地被水淹没,迫使居民将耕地向海拔更高的区域推进,通过实地踏查,发现研究区域存在的耕地类型主要是坡耕地,柑橘是该区域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分布比较广泛的作物,像玉米、胡豆等传统的作物也有一定分布;土壤主要为中性紫色土,质地为中壤或轻壤,土层厚度因受到干扰大小不同而异。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崩塌现象较严重。
1.2 聚乙烯自封袋样品的消毒处理
在三峡库区忠县石宝镇境内的汝溪河流域,对样地经纬度、海拔、干扰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地被物进行描述(表1)。每个点分为上中下3层取样,上层厚度为0~20 cm,中层厚度为20~40 cm,下层厚度为40~60 cm。将每个点的土样分层混合后用四分法取1 kg土壤样品,然后装入聚乙烯自封袋中,以供土壤养分分析;同理,分别取1.0、0.5 kg土样于已消毒的聚乙烯自封袋中,并冷藏运输,分别供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将土样带回实验室,用于土壤养分和土壤酶分析的土样经过风干、磨碎、过筛(孔径≤1 mm),然后和用于土壤微生物测定的土样一起保存在4℃冰箱中待测。
1.3 样地选取与土壤侵蚀
在三峡库区忠县石宝镇境内汝溪河流域,通过实地踏查,选取柑橘园、玉米地、胡豆地作为研究样地,并选取邻近的一块弃耕地作为对照样地。在具有大致相同坡度、坡向的坡耕地内,选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地作为研究区域。所选相同坡度的岸坡上接受光照辐射强度大致相同,土壤预热条件基本一致。共设置了4个样地,包括1个柑橘园类型、1个玉米地类型、1个胡豆地类型及1个弃耕地类型(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在每块样地中随机布设3条“S”型样带,每个样带设5个重复样点,以保证样点的设置完全满足统计学随机性原则。
1.4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细菌、放线菌、真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真菌用马丁培养基,放线菌用改良高氏1号+3%KCr2O4培养基;土壤酶的测定参照林先贵的方法:过氧化氢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结果以单位土重消耗0.1 mol/L KMnO4的体积(mL)表示;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以24 h后1 g土壤葡萄糖的mg数表示;脲酶采用苯酚钠比色法测定,其活性以3 h后每单位土重产生的NH4+-N的μg数表示;用茚三铜比色法测定蛋白酶活性,以24 h后1 g土壤中氨基氮的mg数表示;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磷酸酶活性,以单位土重单位时间形成酚的质量(μg)表示。pH以1∶2.5土水比混合后用pH计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全N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N,全P、速效P利用钼蓝比色法,全K、速效K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
由图1可知,每种耕地类型各土层之间的土壤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有效氮含量在土层剖面由上至下呈递减趋势,含量在55.754~104.770 mg/kg之间,弃耕地0~20 cm土层有效氮含量最高,柑橘园40~60 cm土层最低。弃耕地土壤层之间有效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柑橘园0~20 cm土层含量显著高于中下层(P0.05),而玉米地和胡豆地40~60 cm土层含量显著低于上层土壤(P0.05)。0~40 cm土层胡豆地中有效氮含量较高,而柑橘园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