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色蝗虫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结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色蝗虫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结构 异色昆虫(paras)属于科贝科,是马鞭科科普氏科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中南部和南部的昆虫。它是各种农林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预防和控制食品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在利用异色瓢虫进行生物防治方面获得成功。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富有异色瓢虫资源,因此在异色瓢虫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大的空间。 1 异色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1.1 异色昆虫的形态特征 1.1.1 异形虫的形态 成虫体长5.4~8.0 mm,体宽3.8~5.2 mm,体呈卵圆形,半球状拱起,背面光滑无毛,似半粒黄豆大小,背部色泽斑纹变异很大,但鞘翅末端都有一对牙痕,这是异色瓢虫的显著特征。雌虫个体明显大于雄虫,雌虫第五腹板后缘中部舌形凸出,第六腹板中部有纵隆起,后缘圆凸;雄虫第五腹板后缘弧形内凹,第六腹板后缘中部半圆形内凹。 1.1.2 产卵、姜片的选择 卵呈枣核形,直竖紧密排列在一起,呈块状,初产卵为黄色,渐变为桔黄色。将孵化时呈黑色,卵块大小不等,小卵块仅有几粒,大卵块近百粒,一般20~40粒,多产在叶片背面。 1.1.3 幼虫腰椎前前骨肉 幼虫共有四个龄期,一龄初孵幼虫体呈三角形,逐渐变为长形,体黑色,至脱皮前变为浅黑色;二龄幼虫腹部第一背面两侧各有一明显黄色肉瘤;三龄幼虫腹部第一至五节背面两侧各有一黄色肉瘤,第一节肉瘤大而明显,第五节肉瘤隐约可见;四龄幼虫第一至五腹节两侧各有一大型明显桔黄色肉瘤,第一和第四、五腹节背面各有一对浅黄色肉瘤,幼虫体侧从胸部至臀部有一对白斑,化蛹前体形肥大。 1.1.4 皮化蛹的形态 老熟幼虫尾部粘着在叶背或树缝处脱皮化蛹,长约6 mm,宽4 mm左右,桔黄色,大小与成虫相似,腹部3~6各节各有2个黑点,第4节纹大。 1.1.5 异色昆虫的组成 异色瓢虫的鞘翅色彩有多种变化,斑纹数目、大小、颜色、形状及位置各有所异同。以鞘翅基色而言有黄色和黑色,斑纹为黑色、黄色或红色,而数目则可由纯黄无斑的暗黄变型succineaHope到具有19个黑色点形斑的变型novem decimsignataFaldermann。罗希成曾在鞘翅底色及斑纹的排列和鞘翅色型的变化及类别两方面对沈阳公主岭地区的异色瓢虫进行了研究,发现成虫鞘翅上色彩及斑纹有50余种之多。袁荣才等调查长白山异色瓢虫色斑类型,发现了176个变型。吴钜文等调查了北京异色瓢虫的色斑类型,发现50个变型。荆英等对山西省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进行了考察,发现76个色型,其中黄底型、黑底型中分别以19斑变型和显明变型最多,与前人研究较为符合。姜文虎等对保定市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进行了考察,发现73个色型,黄底型中以十九斑变型比例最高,与山西和北京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为十八斑变型和十六斑变型,以十七斑变型和十五斑变型数量最少,与以往研究结果存在不同;表明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异色瓢虫种群的多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夏绍湄对贵州茶园异色瓢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变型50多种,异色瓢虫不同色型间均可自然配对并繁殖后代,可以认定无生殖隔离现象。此外,王小艺等曾援引Aueno、Khnlin等报道,认为雄性色斑变化对雌性的选择交配行为是一个重要因子,因此色斑型的频率可随着季节变化,不同季节异色瓢虫黑底型和非黑底型成虫频率不同。 1.2 桐柏山区异色昆虫发生情况 异色瓢虫在黑龙江一年发生2代,辽宁一年发生3代,山西省一年发生4代,上海一年5代,浙江一年6代,江西一年发生8代,但不论发生几代,均以成虫越冬。 辽宁地区异色瓢虫第一代发生在4月下旬;第二代发生在7月下旬;第三代发生在8月下旬,11月异色瓢虫开始以成虫越冬。河南省桐柏山县农业局对当地异色瓢虫生活史进行了观察,发现异色瓢虫在桐柏山区大约一年发生6~8代。成虫在11月份大量取食,11月下旬飞到山洞周围石缝内群聚越冬,冬季低温下不食不动,一般到春季三月份开始大量开蛰活动取食蚜虫。第一代在三月中下旬到五月上旬;第二代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第三代六月上旬至七月上旬;第四代七月上旬至七月下旬;第五代七月下旬至八月中下旬,估计9~11月能发生2~3代。荆英等研究山西省异色瓢虫生物学发现,异色瓢虫在山西省每年4代,10月下旬开始进入越冬期,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活动,并交配产卵。6月上旬始现第二代卵;7月上旬始现第三代卵;8月上旬始现第四代卵。上海地区异色飘虫在4月下旬出现第一代,5月下旬出现第二代,8月上旬第三代发生,9月上旬第四代发生,10月中旬发生第五代,世代的发育历期,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1.3 幼虫发育历期及发育起点 在室温平均26 ℃,相对湿度平均85%,卵见卵需27 d,其中卵发育3 d,幼虫发育11 d,蛹发育5 d,成虫发育8 d后产卵;在室温平均14 ℃相对湿度平均92%条件下,平均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