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第二课时)(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pdfVIP

唐诗三首(第二课时)(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唐诗三首》(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 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动感。 B.本诗根据主题的需要,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娇儿踏被”“屋漏床湿”等 情节,为后文蓄势。 C.本诗语言既朴实准确,又形象生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倚杖”词, 准确生动地描摹出诗人年迈、无奈的形象 D.全诗先叙事,后抒情议论,既写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天下穷 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愿望。 2.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囗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3.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忍”,狠心;“能”,如此,这样;“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寒士”, 贫寒的士人;“突兀”,高耸的样子。 B. “风怒号”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面对大自 然的暴力,诗人只好任其所为,表现得较为平静。 C.大风过后,云涌雨至,诗人赖以生存的茅屋四处漏雨,漫漫长夜,何以度过?诗人洒 泪沾襟,只因愧对娇儿。 D.诗人最终从沉思中振作,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这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与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一样的。 4.选出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与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仅供参考 文档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 杖自叹忽。 A.①段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秋风的威力。 B.①段句句押韵,给人一种急促的压迫感,读来仿佛身临其境:秋风怒号,萧瑟满耳。 C.②段要重读“欺”与“忍”,“公然”要读得轻柔舒缓,读出“我”的焦灼与无奈。 D.杜诗“写实”,文中狂风袭屋,茅草翻飞,群童抱茅,追讨叹息,均为实景再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黑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未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句中的“卷“飞”“渡”“洒”“挂胃”“飘转”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 渲染了凄苦的氛围。 B.诗句中的“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 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 C. “娇儿恶卧踏里裂”写出小孩睡觉不老实,这增添了诗人的烦躁、厌恶之气,也是诗 人“少睡眠”的主要原因。 D. “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 面表现出诗人生活的凄苦。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一幅图 更适合做朗诵本诗的视频背景,为什么? 仅供参考 文档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